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語文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是否能將“生母、韻母、整體音節以及拼音的聲調”讀準,是否能正確地書寫“生母、韻母、整體音節”,是否能根據拼音認識漢字等關系到《語文課程標準》對漢語拼音教學是否達標。但閩南地區受方言影響,學生法準確地將拼音的發音讀準,導致漢語拼音的教學進行得并不順利。那么在閩南方言的環境影響下該如何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是教育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文章從閩南方言的特點出發,分析閩南地區漢語拼音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策略。
關鍵詞:閩南方言;漢語拼音;教學;實踐
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對拼音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其認識漢字的能力,學生對音節的發音是否準確又直接關系到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對于北方的學生或者是生活在北方的學生來說,他可以標準的普通話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對于閩南地區的學生來說將音節讀準是十分困難的,閩南地區的方言發音與普通話的發音存在很大的差異,這無疑給閩南地區的學生增大了學習拼音的難度,學好語文變得十分困難,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因此,如何在閩南方言的環境影響下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變得十分重要。
一、 閩南方言環境下漢語拼音教學現狀分析
閩南方言亦稱為閩南語,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語言之一。西方的語言學家認為閩南語是漢語之外的一種語言,中國的語言學家認為閩南語是漢語方言的一種。但無論是漢語之外的語言還是漢語的方言它與標準的漢語拼音都存在一定的區別,這些區別給閩南地區的學生增大了學習漢語拼音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順利進行。主要表現在這些方面:
(一)教師對閩南方言與漢語拼音兩者之間發音的差異了解不夠
在閩南地區方言的環境下,想要將漢語拼音的音節讀準,教師必須全面了解閩南方言的發音與漢語拼音的發音兩者之間的區別,教會學生正確地辨別閩南方言和漢語拼音的發音。但是在閩南地區部分學校中,教師都是當地人,教師自己尚且被閩南方言的發音所影響著,在課堂上教學時,常常自己也會被發音所困住。如若教師尚且分辨不清兩者之間的發音,無法正確地拼讀音節,又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拼讀音節呢。因此,教師必須把閩南方言的發音與漢語拼音的發音之間的區別了解透徹,才能正確地教學生辨別清楚發音的不同,從而促進漢語拼音在閩南方言影響下的教學進一步提高。
(二)因口音問題常常誤讀拼音音節的發音
事實表明,南方人的口音比北方人的口音重,閩南地區的學生也被當地的口音所影響著,給當地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增加了難度。閩南地區的學生會因為口音問題把聲母“f”的發音全部讀為聲母“h”的發音,比如把“發財”誤讀為“花財”,“小飛”誤讀為“小灰”,“祝福”誤讀為“祝胡”等等。閩南地區的學生有的還分辨不清“z、c、s”和“zh、ch、sh”的發音,常常將“zh、ch、sh”讀為“z、c、s”。比如把“chi飯”誤讀為“ci飯”,“zhi道”誤讀為“zi道”,“shi的”誤讀為“si的”等等。閩南方言中沒有翹舌音,常常把“r”讀成“l”,比如把“ru子”誤讀為“lu子”等。閩南地區的學生因口音問題阻礙了其學習漢語拼音的道路,增大了學習難度。
(三)在練習讀音的過程中常常受到注音漢字的誤導
閩南地區的方言發音與普通話的發音存在一定的區別,學生為了更好地學習漢語拼音,他們在學習時常常會把讀音用(聲母)拼音+(韻母)漢字的方式在旁邊做注釋,幫助自己更好地熟悉普通話的發音。雖然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漢字的讀音,但是絕大部分的(韻母)注音漢字與所要認識的漢字是沒有關系的,因此在練習讀音的過程中常常被注音漢字所誤導。
二、 閩南方言環境下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
學好漢語拼音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是說好普通話的基礎。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輕松,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學好漢語拼音對閩南方言地區的學生來說迫在眉睫,那么在閩南方言的影響下如何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呢,下面針對閩南方言環境下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簡單分析。
(一)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教學內容越豐富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就學得越好,教師可以運用以下幾點來豐富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
1. 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插圖功能
現在部分學校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那么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教師為何不運用多媒體的插圖功能進行教學呢?生動形象的圖片對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在低年級的語文課本漢語拼音的部分有很多生動形象的圖片,這些圖片的內容有的用動作來表示漢語拼音的發音,有的用來表示形狀,牢牢地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心理。教師可以延續這個辦法,比如在“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張太陽的圖片;在“zhi”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張正在織毛衣的圖片;再比如在“yi”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張衣服的照片。把拼音字母與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發現圖片和拼音字母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水平。
2. 將游戲與漢語拼音教學結合
一、二年級的學生普遍愛玩,貪玩,又同時具有好強,愛表現的特點,那么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游戲帶入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動力,讓學生在玩的同時學習漢語拼音,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教師在進行拼音字母教學之后,可以利用游戲讓學生加上練習。比如:給學生3個拼音字母,讓同桌之間進行漢語接龍,比賽看誰說得多,例如在學習“d”之后,可以讓學生用“d、d、d”來組類似于“弟弟的”這樣的詞語,從而加強學生對字母“d”的練習。再比如在學習“z、c、s”和“zhi、chi、shi”時,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比賽,誰說對的詞語多誰就勝利,對于失敗的那一方要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其將游戲時說的正確的詞語讀幾十遍,加強記憶。把游戲與漢語拼音教學結合起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樹立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信心,促進漢語拼音教學的順利進行。
3. 將故事和音樂加入漢語拼音教學課堂
故事和音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好的故事和音樂可以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低年級學生的記憶。例如,在整體音節“yi”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在這個周末,媽媽y帶著寶寶i去游樂園玩,但是游樂園實在是太大了,玩著玩著寶寶i就找不到媽媽y了,寶寶i特別害怕,想找到媽媽,最終在游樂園的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寶寶i找到了媽媽y,在那之后寶寶i就一直跟媽媽y在一起,沒有分開,媽媽y和寶寶i在一起就是—yi。
教師也可以把音樂加入課堂中去,比如在進行“ü”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這個兒歌進行教學: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就摘帽變成“u”,或者是小弟弟“ü”見了大哥哥“y”,要把帽子摘掉,摘掉之后還念“ü”。把故事和音樂加入漢語拼音的教學中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力,同時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拼音,促進閩南地區漢語拼音的教學。
(二)針對閩南方言的發音問題正確教學生辨音
閩南方言的發音與普通話的發音存在一定的區別,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閩南方言與普通話的發音進行對比,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發音,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發音時的口型,然后再讓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在學生模仿的同時糾正學生的發音錯誤。教師還可以將易混淆的字母編成順口溜,比如:“n和l”的教學,教師可以用順口溜:老牛和老劉相約去看球,不知是老牛約老劉還是老劉約老牛,讓學生區別兩者的發音,引導學生正確發音。在翹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發音時的口型,對于翹舌音要知道舌頭翹起的高度,然后讓學生加以練習,教師在練習中對學生加以指導,從而提高閩南地區漢語拼音的教學質量。
(三)為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創造條件
在閩南方言的影響下進行漢語拼音的教學,教師要極力地為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創造有利的條件,閩南地區的學生普遍用本地話進行交流,對普通話的使用較少,長久下去,就會對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產生影響,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比如:
1. 給學生營造說普通話的氛圍
說好普通話的基礎是學好漢語拼音,也是糾正方言發音的有效手段。為了讓閩南地區的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拼音,教師應給學生營造一個說普通話的氛圍,讓學生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并且鼓勵學生指正對方在漢語拼音上的錯誤發音。在漢語拼音發音的訓練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聽廣播、看新聞聯播等方式更加準確地練習發音。
2. 將漢語拼音的教學延伸到課外
為了讓學生將漢語拼音學好,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拼音朗讀課文,也可以讓學生用拼音朗讀些課外書,從而促進閩南地區學生的拼音正確發音。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拼音對課文進行翻譯,鍛煉學生對漢語拼音的使用能力。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漢語拼音,課中根據老師的發音練習,課后對漢語拼音進行復習,加強閩南地區學生對漢語拼音的認知。
三、 結語
根據以上敘述,不難發現雖然在閩南方言的影響下,漢語拼音的教學難度較大,但是只要教師能夠找到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薄弱之處,在結合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和各種有利條件,對癥下藥,就一定能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許曉暉.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方言區漢語拼音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2]王培茹.閩南方言區漢語拼音教學探析[J].學園,2014(27):129-130.
[3]王瑞芳,馮進玉.林州方言環境下的漢語拼音教學實踐與探索[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7).
作者簡介:
汪湘君,江蘇省漳州市,漳州高新區九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