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民 劉亞敏 劉蕓 何丙輝 姚榮江 張勇 馬明
摘 ?要:實踐能力是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素質。對林學專業學生而言,提高實踐能力有益于未來工作的適應和發展,對學生職業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目前林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模式死板、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實驗內容重復脫節、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夠科學、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不足等問題,文章針對以上問題,提出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式、將單一課程實習轉為綜合課程實習、結合實際開展實踐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等針對性措施,有望對林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改革;校外實踐基地;綜合實習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21-0132-03
Abstract: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that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forestry,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beneficial to the adap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 work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ir career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forestry majors, such as outdated educational concepts, rigid teaching models, untimely updating of teaching content, repeated disconnection of experimental content,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assessment methods for practical courses, and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to help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the forestry major, such as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turning a single course internship into a comprehensive course internship, combining practical practice teaching,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and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Keywords: forestry;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base outside school; comprehensive practice
實踐教學是幫助學生消化、運用理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理論教學共同構成了高校教育體系。優秀的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使其在理論創新活動中擁有經驗素材。林學是一門重視實踐的專業學科,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弱將影響其就業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實踐教學雖多年來受到重視和強調,但在許多方面仍存在著問題,導致實踐教學成效低微、流于形式化。本文列舉了部分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實踐教學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模式死板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學生和老師都側重于應試考試,“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普遍存在,認為成績是衡量掌握知識程度的指標,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而且我國的教育經費相對不足,對實驗器材和設備的投入較少,一些昆蟲標本、植物標本不足,在客觀條件上無法滿足每個學生都進行實驗操作的需求,往往是幾人一組共同完成實驗。
而且在教學中采用死板的教學模式,把實驗課上成了理論課,完全變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講授,造成學習興趣大幅度降低, 學習積極性大受打擊,學生很少有互動和操作,或者按照實驗流程按部就班,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也就談不上創造創新。老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也不看重這方面的鍛煉,這樣不僅使安排的實踐學時流于形式,也沒有完成對學生對該課程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由此,便導致多年來畢業生“高分低能”的現象愈發廣泛。這與國家對科技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馳,也無法適應社會對林業專業技術性實用性人才的需要[1-3]。
(二)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實驗內容重復脫節
林業科學近年來正快速發展,但林學專業教材卻長期沿用未有更新,國際上出現的新理論、新方法只能依靠老師的補充介紹,但在很多時候這也是欠缺的。實驗內容由于未做到良好的課程交互而多有重復,且長期未做更新,多年來局限于基礎的現象實驗,與新興的研究方法脫節嚴重[4-5]。
(三)以單科實習為主
實踐教學中多使用單科實習法,但是許多課程之間有聯系甚至有部分重復,比如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和微生物學,植物學和樹木學,樹木營養學和植物生理學,森林培育學和經濟林栽培學等。實習由任課教師單獨帶領學生進行,使實習受制于單獨學科而無法做到多學科的交互,無法系統全面學習,往往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系統掌握;而且無法形成完整的一整段時間用于實習,實習往往以參觀為主,不能深入生產實踐,無法將理論聯系實際,非常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照本宣科
林學專業有很強的地域性,但是其中森林昆蟲學、樹木學、林木病理學等科目,很多教材都是講述的全國的大范圍的概述,內容過于寬泛,教師授課時往往因為內容過于繁多無法一一講述,只能從中挑選典型的來講,但是所選取的有些昆蟲有些樹木、林木病害本地區沒有或者不常見,而本地區常見的昆蟲樹木病蟲害卻根本沒提或者寥寥幾筆帶過。課程中缺少對身邊具體實際問題的分析,也沒有具體的解決手段,授課內容就顯得空泛落不到實處。學生缺少對實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在工作中面對問題便無法解決。這不符合對學生的培養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五)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夠科學
在理論+實踐的課程中學生往往只需在課后完成實驗報告,沒有單獨的實踐考核或者完全將操作要點轉換為理論知識在試卷上作答。在純實踐課程中,考核方式也是只需完成一次簡單的實驗操作,這使得頭腦中的知識和技能考完就忘[6]。學生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后的實驗報告以及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因此現有的考核方式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客觀性,不能如實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無疑會讓學生對實踐教學不重視,導致學生存在應付了事的心態。
(六)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利用不足
林學專業往往要走進野外、深入野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十分重要。然而由于教學實踐經費不足,異地實踐所發生的交通、住宿等費用大部分須由學生負擔,加上組織較難,不可預知的風險也較大。此外,還存在部分教師不愿意承擔責任等因素,導致沒有有效地利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7]。
(七)野外實踐中對學生缺乏有效組織
不同于室內課堂的有組織有紀律,野外實踐中常存在學生圍作一團聽老師講授的現象。在學生人數較多時,就會存在有部分學生難以聽清老師的講解,也無法近距離觀察的現象。并且,在隊伍不斷行進的情況下,由于各人體力強弱不同,又缺乏組織,學生隊伍就會松散,常常有老師已經在講新的內容部分學生還未趕上的情況出現。在野外,此類情況的發生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野外實踐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管理。
二、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式
隨著國家對林業專業技術知識的實用性人才的需要,實踐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培養林學專業創新型綜合型實踐人才有長遠的意義。必須重視實踐教學,但要轉變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育觀念,必須要有相應的激勵政策,實驗課程備課難,實驗材料、實驗儀器藥品準備困難,要上一節好的實驗課不易,學校層面應該合理評估老師所花費的時間精力等,看到老師做出的努力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否則就會出現無人想任實驗課的老師或者實驗課馬馬虎虎的情況。并且應該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扶持,完善實驗儀器以及其他實驗用具。
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必經之途。要增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就應按照人才需求方向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改革傳統的實踐課程模式,將側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創新上,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獨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8]。這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感到學有所得,能夠學以致用,學習熱情自然就會高漲。
(二)將單一課程實習轉為綜合課程實習
林學專業知識關聯性較高,不能僅僅針對某一科目進行實習,要注重課程之間的重疊與聯系,將有聯系的課程合理搭配起來進行綜合實習,充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以內容為導向,如將樹木營養學與植物生理學結合可以進行植物缺素癥狀的觀察。將多門課程合而為一,對相同或者有邏輯的知識展開實習,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改正了單一實習的弊端。統籌安排實習,不僅可以實現綜合實習,而且避免了路線的重復,實現了資源的整合,節省了教育資源[9-13]。
(三)結合實際開展實踐教學
對于林學專業的鮮明地域性,在選用教材時要注重區分南方版和北方版的差異。但是目前教材可能滿足不了所有地區,可以聯合幾所高校教師對本地區特色進行教材編寫[14]。教師也可以結合本地區特點選取內容著重講解或增減內容。
在進行林學專業課程實驗或者實習時,可以依據周邊環境和具體的問題設置實踐內容。以森林昆蟲學為例,實踐內容可以是對校園害蟲的調查,對林木蟲害種類、程度的調查,親自動手抓捕,觀察其外觀、生活習性,再針對某一具體蟲害進行治理[15]。
(四)強化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
驗證實驗多依賴于實驗參考書,可以適當將一些驗證實驗改為自行設計實驗,這雖然會造成實驗準備時間及操作時間的增長,但是可以增加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頻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實驗課程的評分不能僅僅依據實驗報告,還要依據實驗的成果,根據實驗成果打分更能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操作能力。課程考核應綜合各方面因素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包括學生表現、實踐報告和現場操作能力、實踐成果等。過程考核應科學、規范,要求學生的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規范且真實,以確保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求真務實不弄虛作假,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研和學習態度[16-19]。對于不能達到課程要求的學生,應嚴格執行實踐教學的補休和重修規定[7]。
(五)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應用,對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有重大意義,不僅可以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為多學科綜合性實踐提供條件,也可驅動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其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的精神。要加大教育經費投入,不畏懼異地實踐,形成有領導有組織的實踐形式[20-21]。
相較于每年大同小異的實踐內容,將實踐基地作為長期科研監測站,使短期的課程實習與長期的科研觀測結合起來,這種縱向的、動態的實踐內容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參與的積極性,并同時能為解決森林動態變化問題提供科學依據[22-23]。
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目前僅僅用于學習用途,極大的限制了校外教學基地功能的發揮[24]。實現校外基地學研一體化,不僅可以促進人才的培養和科研成果的轉換,也可以充分利用企事業單位的資源、促進校企合作,實現了基地的良性發展,為學校、企事業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
三、結束語
實踐教育改革是提高林學專業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的必經之途。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政府的資金投入,實踐教學方法的調整以及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設置綜合性實踐基地,以科研項目帶動實踐教學,做到學研一體化,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也可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促進校企交流。
參考文獻:
[1]龍游宇.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創新[J].韶關學院學報,2014,35(01):159-162.
[2]曾楊.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綠色科技,2019(15):293-294.
[3]王振錫,潘存德,王世偉,等.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提升途徑探索——以新疆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02):211-212.
[4]李賢偉,胡庭興,羅承德,等.面向21世紀林學本科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0(S1):71-74.
[5]楊金明,李士美.森林經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04):15-16.
[6]黨春艷.基于項目驅動的實踐類課程實施與考核——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33):195-196.
[7]林立群.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06):64-65.
[8]梁建軍,閆貴榮,張諾,等.思想品德教育與行為習慣養成的相互關系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19(09):120-124.
[9]陶曉,崔珺,徐小牛.協同創新視角下林學專業研究性實踐教學改革[J].安徽林業科技,2016,42(05):25-27+34.
[10]戚玉嬌,張廣奇,譚偉,等.貴州大學林學專業綜合實習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19,37(01):19-23.
[11]楊曉紅.淺談北京都市生態文明建設與林學專業人才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48-50.
[12]張利萍,徐斌,武金翠,等.“樹木學”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J].中國林業教育,2013,31(05):70-73.
[13]姚永生,韓旭.植物保護專業課程綜合實習模式的構建與效果評價[J].現代農業科技,2019(18):250-252.
[14]鄭健.“森林培育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北京農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16):129-130.
[15]吳怡蓓.林學專業森林昆蟲學實踐教學改革途徑探索[J].綠色科技,2019(07):283-284.
[16]周靖靖,羅杰,梅莉,等.林學專業綜合實習改革與實踐——以華中農業大學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7):249-251.
[17]王娟娟,歐文軍,謝壽安,等.農林類高校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構建——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為例[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7(03):41-44.
[18]易偉東.林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12):191.
[19]陸道調.林學測樹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S1):147-149.
[20]蘇學會.大學生職業道德和企業文化實踐基地建設的實效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229-230.
[21]施擁軍,黃堅欽,徐華潮,等.林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8(04):63-66.
[22]周志勇,鄭景明,康峰峰,等.“森林生態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以北京林業大學林學專業綜合實習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6,34(04):30-33.
[23]張明忠,王洪利,張永濤,等.林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討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8,16(03):175-177.
[24]鄧寧寧.推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一體化的思考與探索[J].法制博覽,2019(27):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