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科學課程知識綜合性較強,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所以想要學好初中科學知識,就必須將其與現實生活建立關系。但如何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眾多初中科學老師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從初中科學實踐教學出發,探討了科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科學;科學教學;生活化
一、 前言
初中生是好奇心比較重的群體,所以在生活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遇到一些與科學密切相關的問題,但是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這些問題便不能夠得到很好的解決。而初中科學課程的出,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如何令初中生在科學課堂上更好地吸收這些知識十分重要,所以在科學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課程的生活化程度,有利于促進初中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 選擇生活化內容較多的教材
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選擇生活化內容較多的教材,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只有感受到自己與教材之間較近的距離,才能夠不斷地愛上科學這門課程。在初中科學課程發展的過程中,總會涉及各地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所以初中科學老師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選擇生活化程度比較高的課程,比如說華師大版,華師大版初中科學教材里面包含了地球上的萬物,從多個方面介紹了艷麗多姿的生物,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因此,選擇這一具有生活化的教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生物的主要類群》時,華師大版的教材就從動物的主要類群、植物的主要類群、細菌和真菌生物的分類等不同方面向學生展示了生物的主要類群,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從課本的插圖以及老師的講解當中對生物的主要類群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能夠聯想自己的生活,從而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
三、 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非常的重要,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時,老師一定要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快樂地尋找到問題的答案,初中科學教師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將要教的問題與生活化的情景相融合,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設計以及科學與生活的密切相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感受到科學的奧妙。
例如,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去解決油滴到衣服上應該用什么方法將油除去的問題時,老師很有可能將汽油與水進行混合,讓學生進行學習,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感受不到魅力所在,那么老師就可以直接將油滴滴到衣服上,接著用濕潤的毛巾擦拭油滴,但是學生卻看到衣服上的油漬并沒有消失,接著老師在向學生提問問題,那就是油可以溶于水中嗎?因為有了例子的驗證,所以學生內心的答案都是不可以的,接著老師在向學生提問用什么液體才能夠使油漬消失呢?學生很有可能就會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在這樣的一個情景中,學生就會利用生活當中的生活經驗來思考,進而很有可能得出油漬能夠被汽油擦掉,所以將教學情景生活化,能夠使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在聯想生活實際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提高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也能夠讓學生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四、 布置生活化的作業
很多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都脫離了社會實踐,也就是說學生在做作業時,往往只把作業當作自己的任務,而沒有把作業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其實很多科學作業都能夠用實踐當中的知識進行完成,所以要讓學生的作業更加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將作業與實際生活進行密切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對知識有一個更深的了解,如果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只是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好的科學成績,那么學生是不能夠更好地了解實際生活的。
五、 將課題研究生活化
生活當中處處是科學,老師在選擇相應的研究課題時,可以選擇生活化的研究課題,其實每位學生在生活當中細心的觀察生活當中的現象,就能夠發現其中的科學道理,所以科學老師一定要讓學生用心的觀察生活,對生活當中的自然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說可以讓學生去觀察自身周圍的動物,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生長規律、形態特點,通過觀察,學生能夠對該動物有更深的了解,同時也會感受到科學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科學并不是高大上的高科技,而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當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后,它們就能樹立正確的科學理念。
六、 結論
在初中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往往不重視科學課堂,其實這是錯誤的,只有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上愉快的學習,才能夠培養起學生的科學意識,從而令學生更好地發展。所以在進行初中科學課程教學時,老師一定要重視科學課程的地位,讓學生能夠有效地長知識,另外要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科學教學,從而令初中科學教學更加的生活化和實用化,不斷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科學問題,讓老師們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鄭晨.略論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J].新課程研究,2019(10):78-79.
[2]方艷云.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J].科教導刊,2019(6):146-147.
作者簡介:
陳存秀,浙江省寧波市,浙江寧波奉化溪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