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課是高中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其作為一門藝術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作力和想象力的激發有一定作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將想象力、情感教育、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為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美術課堂上受到藝術的熏陶。
關鍵詞:高中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現階段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旨在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美術欣賞課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髙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 高中美術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美術欣賞課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無論是對于課程還是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審美能力提高的途徑源于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美術欣賞課,在審美學習之前學生只會覺得是否好看而不是從審美的角度去審視,學生只有具有了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才能夠樹立起審美思想,使他的情操和智商情商都能夠得到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精神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更加的完美,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首先就要具備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而且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意識的升華,審美雖然是抽象的,但是欣賞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在美術欣賞中,欣賞最多的就是一些國家名畫、世界建筑等等內容,這些審美鑒賞的內容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驕傲。審美能力主要在于進化與美化本身,所以審美能力培養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 高中美術欣賞課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習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所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部分,學生的學習本身就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所以在美術欣賞課上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學生的第一感受,并不是因為某一張畫作出名而美,事實上美是一種抽象的感受,而審美能力就是要將美的感受反映到真實物件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讓他們參與到過程中來,在美術欣賞課結束之后老師可以留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通過預習,在圖書館查閱或者是網絡收集的方式來收集作品的相關內容,親切感對于審美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讓學生熟悉這一件作品就能夠激發他們深入了解的欲望,在學生有準備的情況下來欣賞就能夠縮短他們與作品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對作品產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需要他們建立審美意識的,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培養能力和培養習慣一樣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離不開他們的主動參與。
(二)豐富學生針對美術作品的想象力
美術欣賞初級階段便是針對作品的直觀感受,而基于個人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所領悟的內容也更為豐富。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主動引導學生開展針對美術作品的現象,并融合與學生自身對美術作品的直觀感受之中。美術欣賞課針對學生美術吸上能力的培養不僅限于令學生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感,還需要令學生通過自由的想象,具備積極創造的主動性。而優秀的美術作品,不僅符合人們直觀美感的需要,也符合欣賞者想象中虛擬意境的需要。
(三)改進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
首先是情境教學。比如,在欣賞歐洲莊園美景時,可以放一段班得瑞的鋼琴曲,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欣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達到促使學生理解風景意境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蘊的效果。其次是感官教學。美術欣賞活動并不是單純地通過視覺完成的,要全方位地感受其綜合特征。米開朗基羅是著名的美術家。有一次,老師要求以“杯子、蘋果”為主題,畫一幅靜物寫生的作業,米開朗基羅卻把畫畫成了“綺麗的黃昏”。結果可想而知,米開朗基羅被罰整整一周閉著眼睛聽課,上課的內容是用手觸摸實物,再憑記憶作畫。令所有人吃驚的是,這卻培養了他對形體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后來他能成為畫壇大師,和這有很大關系。再次是多媒體教學。欣賞并不是靠單調的文字和沒有憑據的想象來完成的,更多地依賴于強烈的視覺沖擊。多媒體對美術欣賞課有重要的輔助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善于運用多媒體,達到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四)以操作性強的手工課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美術手工課包括雕刻、泥塑、剪紙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教學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創作水平,教師可引導學生以更為立體、生動、直觀的視角對雕刻、泥塑、剪紙作品進行欣賞。通過對手工作品進行欣賞和開展手工課教學,學生邊操作,邊感知,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在手工作品的對比欣賞中,學生能更為清晰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積極進行改進和完善,使美術學習向著更有效的方向發展。例如,在工藝品設計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涂畫手工作品,在裁剪拼接中激發學生創作興趣。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展示優秀的手工作品讓學生欣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他們對手工創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生在創作的喜悅和收獲中實踐與練習美術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體驗美術學科的多樣性,并在認同中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這會使美術欣賞教學的開展更為順暢,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科素養。開展操作性強的手工課,不僅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五)教學評價的綜合化
美術教學中同樣需要綜合化的教學評價,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升。綜合化評價的特點是評價功能更加全面,不僅發揮評價的選拔功能,更注重評價的改進與調控功能,強調通過評價向師生提供教學過程各個方面實施情況的信息,以便修正、調整或改進教學、學習活動。同時,特別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在良好的激勵下學生的審美素養才會更加全面。
三、 結束語
總之,新課程改革視野下,高中美術教學讓學生懂得用美術語言進行美術作品鑒賞,才能真正引導學生進入美術藝術殿堂的大門,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我們應該通過多種實踐來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有一雙審美的眼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燕芳.高中美術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7(2).
[2]羅強.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8(13).
作者簡介:
吳文利,中小學一級教師,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望謨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