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
摘要:基于“互動意識”的小學音樂課堂,是新時期音樂教學的重要方向,如何讓學生“動”起來,成為各大學校和老師的重點探討話題。當學生有了課堂的互動意識,就能自然地、即興地接觸音樂、了解音樂、愛上音樂。小學階段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時期,也是人學習新事物最有效的時期。本文就從“互動意識”的角度出發,對小學音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做幾點分析,以營造良好和諧的音樂氛圍,推動小學音樂課程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互動意識;小學;音樂;和諧課堂
“互動意識”是新時期下的教學模式,旨在教師通過和學生互動交流,關注對小學生的文體素質培養,逐漸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教學過程。學生對音樂的敏感程度,是影響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音樂教學氛圍是否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教師要抓著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點,引入他們喜聞樂見的學習題材,才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有目的為學生構造音樂教學氛圍,不斷滿足新時期的教學需求。
一、注重音樂元素的引入,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方法給孩子們講解音樂知識,學生難免覺得枯燥乏味,不管是教學手段還是教學觀念,都比較單一。而引入了“互動意識”的音樂課堂,能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能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實現以生為本。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孩子對待新鮮的事物興趣濃烈,很容易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要利用這個特點,多引入一些新時代的音樂元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課堂中注入新鮮元素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師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把枯燥無味的教學方法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為小學音樂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小孩子們學習狀態比較積極,我們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他們最喜歡的歌曲,以“投其所好”的教學形式,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小學生的興趣熱情也是有時限的,音樂元素的引入時長要適宜,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過長不利于孩子們對新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過短又浪費了音樂元素。只有長短適宜的音樂元素引入教學,才能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加強音樂題材的構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互動意識
小學生年齡較小,接觸到的音樂題材狹隘。教師要發揮“鼓勵機制”的作用,多給孩子們推薦不同類型、題材的音樂作品,來擴展學生學習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喜愛的音樂,不斷追求嶄新的音樂風格。通過引入各種教學題材,能實現學習內容上的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教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多接觸和了解孩子們,掌握他們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制定更好的教學計劃做準備。學生在追求新穎音樂題材的過程中,內心能產生強烈的互動意識,逐漸增強自身對音樂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如《春天在哪里》、《小白兔乖乖》、《little star》等,都是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分形式的引入到音樂課堂中,轉換學生的學習思想,加深他們對音樂的印象。
“師生互動”的主體是學生和老師,需要師生之間的有效配合,才能展現出極大的優勢。僅靠教師的管理和引導,難以實現積極的互動課堂;同樣的,僅靠學生的努力學習,也不能展現互動音樂的價值所在。在新時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孩子們創設教學情境,必要時激發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或音樂符號,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音樂學習環境。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音樂王國”,只要我們耐心疏導,悉心教育,他們就能張開想象的翅膀,通過音樂作品不斷的開拓自己的視野,體味音樂之中的深刻情感。
三、完善音樂互動訓練,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
想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給孩子們施加過多的學習壓力。教師要注重創設靈活情境,不斷完善音樂互動訓練,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做好“教學導入”的環節。如果孩子們覺得課堂枯燥乏味,我們可以轉變教學模式,引入新題材;如果孩子們覺得音樂難以理解,我們可以播放他們熟悉的動畫音樂,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要對學生理解音樂有幫助的教學方法,都值得教師采用。在教學導入的訓練環節中,每個孩子都能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音樂學習過程,便能自然而然的感受音樂的魅力,主動向音樂靠攏,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粉刷匠》這首兒歌時,有的孩子沒見過“粉刷匠”的工作過程,便體會不到歌曲里的情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從網絡上尋找一些有價值的音樂題材,給學生播放與粉刷及相關的圖片和視頻。這種音樂題材的引入,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互動意識,有效的促進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播放視頻和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歌詞里的情景,師生共同構造和諧的音樂教學氛圍。
有的孩子具有較高的音樂天賦,我們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等,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優秀的同學充當“音樂小導師”,帶領不同組別的同學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學習音樂。不同組別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優勢,組長要做好帶頭的作用,注重互動結合,培養學生在情感上的互動。對于那些性格內向、孤僻的孩子,教師也要多陪伴,多引導,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舞臺。
總而言之,音樂是小學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音樂素養都有很大的作用。教師要基于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構造出“互動意識”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以生為本。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注重音樂元素的引入,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如果學生有需要,教師要及時的給予他們幫助,并加強音樂題材的構造,提升學生對音樂的互動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完善音樂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有效促進音樂課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