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現在已經逐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也對教育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一些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成為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輔助手段。微課就是這樣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將微課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研究了高中生物微課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生物;微課教學;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4-0032-02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教師必須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1]。特別是在當前以信息技術為發展重點的時代,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進行生物課堂教學。微課的特性可以充分貼合課本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為生物課堂教學提供更多活力,從而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微課教學的內涵及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微課教學的內涵及優點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越來越多新的教學模式,微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2]。微課的概念最早誕生于美國,之后憑借其優勢快速發展。微課教學其實就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以教學視頻為媒介,以課本中的一個知識點為基礎進行延伸的一種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綜合性的教學活動。
從具體意義上看,微課教學不是單純地以視頻教學為主,也不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的壓縮。微課教學有自身的特征。首先,時間較短。與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相比,微課教學時間較短,一般在十分鐘以內。這種教學時長是以學生的學習規律為基礎,為學生設計的一種片段式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課程內容的重點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突出教學內容的主題。微課教學的設計是以某一課堂教學主題為中心,并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明確教學主題,同時,也能突出教學目標,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再次,微課教學范圍較小、內容較少。在微課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教師主要結合與其有關的主題進行知識的講授,簡化較為復雜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點。最后,微課教學的輔助性。微課教學雖然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工具,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以微課教學為主,而應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協助自己完成教學任務。
2.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的意義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因此在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思考問題的模式及在回答問題時的表達方式上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多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引導他們。傳統教學中,教師主要以口頭講授為主。但現在,科技的進步使教室擁有了更為先進的教學條件,教學模式也變得更為多樣化,微課的誕生為教師完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微課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是一種脫離教室的教學模式。微課能夠給學生更多想象空間,能夠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高中生物課本中包含的生物知識點較多,知識點的框架結構相對松散,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感到困難。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可以以自己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依據,在家多復習自己不會的問題和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較為困難的知識點,讓學生的后續學習變得更輕松。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往往難以達到期望。教師如果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可以很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生物課堂教學。教師能夠將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積極主動、自主學習。此外,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對學生學習的約束,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地學習生物知識,從而對課本知識形成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從根本上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微課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
“互聯網+”時代下,像微課這樣新興的、有意義的輔助教學工具已經在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中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接受和認可。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呢?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
1.幫助學生預習生物課本知識
學生的課前預習在其整個學習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學習方法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對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對于教師們來說,課前預習可以減輕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加快教學進程。課前預習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進行后續課程學習的基礎。利用微課完成課前預習可以減輕學生在后續學習中的負擔,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增強課堂的有效性,最終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觀看教學微視頻進行課前預習。
2.利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導入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互聯網上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將這些資料整合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在課程的開始利用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入生物課堂。以教學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群落的演替”一課為例,這部分內容是對之前所學內容的延伸,同時銜接了后半部分的生物課程學習內容。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在網上搜集群落演替的影視資料,可以在視頻的開始以一些問題為導入:我們為什么要退耕還林?退耕還林后遵循的自然規律是什么?教師可以用這些現實性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接著,教師可以以視頻的形式演示群落的演替過程,讓學生明白群落的演替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且群落演替的過程也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意識而插手演替的過程,我們應遵循自然規律,順應其發展。
3.利用微課創建生物知識構架
高中生物課本中包含的生物知識點較多,知識點的框架結構相對松散,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會感到困難。基于這些問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微課教學這一模式,為學生創建清晰的生物知識構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DNA的復制”一課為例,這部分內容是遺傳學的重點內容,也是遺傳學的基礎。其重點是復制的條件、過程和特點。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黑板上列出知識構架,幫助學生記憶和學習,如DNA復制的定義、DNA復制的方式、如何驗證DNA是半保留復制、DNA分子復制的過程和特點等。這樣一來,教師利用微課教學將一系列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創建知識構架,有助于學生后續復習。
4.利用微課教學延伸課本內容
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程度不同,使得他們生物學習水平不同,因此,每個學生對生物的學習需求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一輔助工具,根據課本內容制作不同的教學視頻,適當延伸生物課本上的知識點,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課本中“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為例,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實驗結論,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后續實驗,推導出實驗結論。教師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等制作不同的教學視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基礎較差或沒有聽懂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生可以選擇詳細講解的版本;基礎較好并能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生可以選擇延伸版,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就能實現對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個性化教學。
三、應用微課教學的注意事項
雖然微課已經成為當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輔助教學手段,但是在應用時仍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教學理念。要想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加強對微課教學的應用,教師就要做出改變,從傳統的生物教學理念中擺脫,將微課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結合在一起,突出學生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為學生安排好時間和地點,控制學生的學習節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其次,教師要進行教學分析。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性,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目標的制訂及對教學范圍的把握。雖然微課教學的時間短、范圍小,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出課堂教學的重心,明確教學任務的最終目標,并以此為基礎,認真制作微課教學視頻,引導學生學習。再次,微課設計。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添加信息技術元素,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讓書本知識能夠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時,教師要以激發學生熱情為主要目的,并以此作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又次,教師也要觀察教學效果,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后,對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進行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從自身的角度進行思考,還要從學生的角度收集他們的意見和看法,從而進行綜合測評,保證教學反思的科學性,進而對教學設計做出改進和優化。
結 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微課教學模式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應用價值也在不斷提高。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能夠幫助學生接觸豐富的網絡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主動,從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要制作出更多高質量的微課,并將其應用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李燕.高中生物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9(34):53.
張巖芳.互聯網+背景下基于混合式學習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135-136.
作者簡介:趙開福(1985.1—),男,云南玉溪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市級“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