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的意義及原則,并針對“教學的五環節”即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檢測的教學過程中,重點對于具體落實任務驅動、問題引導、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當堂檢測、分層提高進行舉例說明,旨在提高西藏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西藏;高中數學;教學的五環節;任務驅動;問題引導
一、 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對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為西藏高中數學教學提供了基本思路,以下對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的意義進行介紹。
第一,長期以來,我國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推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促進教育教學環境創新、教育教學機制創新,基于西藏目前教學基礎設施配備情況、教師教學能力、學生學習水平,有效落實“教學的五環節”可使高中數學教學課堂更具整體性和系統性,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學習體系和完整的知識鏈條,提升數學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第二,“教學的五環節”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落實能夠引導高中數學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個人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教學的五環節”主要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和檢測。在課堂教學的這五個環節中,教師將以學生為教育教學主體,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水平有效備課,完成課堂教學設計,注重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任務驅動、問題引導、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當堂檢測和分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可被有效激發出來,是充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有效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可有效提高。
二、 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的原則
教育事業與國家長期健康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長期以來致力于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平化發展。針對西藏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教育水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落實“教學的五環節”至關重要,以下對落實原則進行介紹。
第一,核心素質教育原則。“教學的五環節”是以學生為主體得以落實并取得有效教育效果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核心素質教育原則是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目的,透過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
第二,生本教育原則。生本教育原則來源于生本教育思想,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主體,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框架完成學習任務的布置和設計,有效提出教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能力。
第三,創新性原則。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為基礎,我國各地區教育部門致力于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在落實“教學的五環節”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創新性原則,積極開拓教育視野,引進和借鑒先進教育方式、教育經驗。
三、 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育五環節”的路徑
(一)任務驅動
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可支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下面對有效備課中的任務驅動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落實進行舉例說明。
“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是高中數學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的類比化歸、分類討論、整體變化和方程解答等思想方法,可支撐學生提高數學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前期的數列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和求和公式、等比數列的概念與通項公式。在“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備課中將知識技能目標設定為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過程、公式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具備初步應用公式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提出驅動任務,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古印度時期,印度國王為了獎賞發明國際象棋的宰相西薩,承諾可以滿足西薩的任何一個愿望。西薩想了想說:“請在國際象棋棋盤64個方格的第一個方格中放置一粒小麥,第二個方格中放兩粒小麥,第三個方格中放三粒小麥,依次類推,往后每一格放置的小麥數量都是前一格的兩倍,直至第64格。國王您只需按照我的要求將填滿國際象棋64個方格上的小麥給我,我的愿望就滿足了。”這位聰明的宰相要的是多少麥粒呢?你說國王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嗎?這種任務驅動方式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完成課堂教學導入。
(二)問題引導
在任務驅動方式的基礎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合理落實問題引導環節。問題一:“學生列出西薩最終將得到多少粒小麥問題的計算式子”,學生可根據個人的數學知識積累,快速得出麥粒總數的計算列式為1+2+22+23+…+263。以此為基礎,教師可進一步提出問題二:“如何計算1+2+22+23+…+263的結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受到學習經驗、知識積累的限制,學生在數列最終結果計算上存在一定的難度,但可根據數學學習經驗提出用計算器來求解的方式,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這一求解方式進行肯定,并讓學生用計算器對其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應用計算器求解后,可發現這種求解方式的計算量大難度較高。以此為基礎,教師可繼續提出問題三:“同學們,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數列有什么特征?”“如果我們把每一項都乘2,那么前一項就等于它的后一項。我們若在此等式兩邊同時乘2,可得到另一個數列,比較這兩個數列,你有什么發現?”“將這兩個數列相減,相同的項就消掉了,可以得到什么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發現數列中后一項是前一項的2倍,若把每一項都乘2,兩個數列中會存在很多相等的項,將兩式錯位相減后可得到:
S64=264-1。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層層深入的教學問題,分析了錯位相減法的簡單妙用,學生容易接受“為什么要錯位相減”,經過計算之后,突然發現錯位相減法在求解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中的妙用,建立更為深刻的記憶。
(三)師生互動
在前面教學的基礎上,學生已初步掌握錯位相減法。在上課中,設置師生互動環節,構建積極主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應用錯位相減法求解此題的過程,為什么數列兩邊要同時乘2呢?”讓學生對錯位相減法建立深刻的認知,做好推導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鋪墊。以此為基礎,教師可落實師生互動環節,以板書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互動任務:設等比數列{an}的首項為a1,公比為q,求它的前n項和Sn,即Sn=a1+a2+a3+…+an,讓學生積極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在黑板上展示解答過程。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意圖是引導學生建立“從特殊到一般、從類比到創新”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知識延伸能力,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建立長期學習的基礎。在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簡要指導,如“如何利用錯位相減法,引導學生想出先乘以等比數列的公比”,“按照錯位相減法的運算思想,累加法在求解等比數列{an}的前n項和時可以應用嗎?”以此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形成活躍的師生互動氛圍。
(四)小組合作
上課中,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深化教育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數學學科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具有積極作用,以下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環節的有效落實進行舉例說明。
(五)當堂檢測
通過當堂檢測,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高中數學檢測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例如“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是什么”;口述解題思路,例如“用什么方法可以推導出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小題測試(選擇、填空、計算、解答題等)。
(六)分層提高
布置作業環節、輔導環節滲透了分層教育思想,是指教師在上課中結合課程教育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隱性分層,針對不同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期望,布置差異性數學任務,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掌握新知。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例,教師在分層提高環節中可布置基礎練習題和提高練習題,通過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的認識,增加學生的思維梯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模式識別能力,滲透轉化思想。通過集中輔導,解決學生數學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注重學法指導、重難點突破。適時進行個別輔導,注重對后進生的查漏補缺,注重對優等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提升指導。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是國之大計,國之根本,當前我國正處于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實現教育公平化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在西藏高中數學教學中落實“教學的五環節”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教育原則、生本教育原則和創新性原則,優化備課,落實任務驅動、問題引導、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當堂檢測、分層提高中的教學設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可持續性學習基礎和自主學習規劃,提升西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博.高中數學教學備課環節有效性芻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4):72.
[2]戴小挺.借微課資源之力,揚高效導入之帆:微課資源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導入環節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9(24):40-41.
[3]曹亞東.微課資源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導入環節的應用:以橢圓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4):78.
[4]仲生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多”與“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6):14.
作者簡介:潘虹,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拉薩北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