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終生學習必備的素質,也是新課改教學目標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公認必備的能力。英語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和理論內容,完成“教書”的任務,還要依托學科發揮“育人”的作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能促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教學滲透
一、 前言
新課程各學科課程標準都把學科教學的目標定位于“培養基本的學科素養”。所謂學科素養是指在學科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
二、 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認知處于待培養的階段,可塑性強。對各學科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英語老師在教學中抓住這一關鍵的啟蒙時期能夠喚醒學生的智慧,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在多種英語教學活動中則能培養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等,促進學生心智的逐漸成熟。
(一)塑造學生的文化修養及品格
英語老師在教學中用關愛和友善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學生,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友善地對待朋友、父母、社會、自然等,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在了解中外的文化、風俗、行為、價值觀的過程中,能夠改善學生自己內心的世界,促使自己形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從而重塑自身的文化素養,逐漸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創設教學情境能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思考、創新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英語教學中設置多個有效的課堂問題,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
(三)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英語學科本身是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學生掌握語言就要進行口語的訓練。學生能夠在朗誦中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聽力學習中能規范英語口語的表達,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則讓學生的口才得到提升。英語老師在閱讀、觀察、實驗、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教學中能調動學生手、腦、口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埋下智慧的種子。
三、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發揮教師的帶頭作用
英語教師要發揮教學中主導性的作用,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養成的啟蒙時期,教師的言傳身教會在學生心中產生積極的作用,讓學生對教師的行為進行模仿和學習,從而形成學生內在的思維品質。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制定分層教學的模式,不讓每一個學生掉隊。根據學情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預設,照顧到每一個認知層面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課堂問題,優化作業設計的內容,對英語教學知識進行掌控和把握。靈活地制定教學策略,才能提升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益,讓學生進入高效的英語學習中,讓學生在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注重興趣的培養為引領
英語學科教學中安排一定量的學科理論知識,需要學生掌握,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為了趕進度,一味地進行灌輸式教學,能顯出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會壓制學生的表達欲望,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長遠來說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靈活地掌握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設計生動的英語教學環節,比如:情景表演、朗誦比賽、知識問答等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生成中,主動地提出質疑、表達觀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展開小組討論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在實踐中制定階段性的目標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制訂具體的教學方案,在教學中付諸實踐。雖然教學目標規定了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與方向,但是沒有將各項要求和方法具體化,概念較為模糊。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將核心素養的概念進行梳理和具體化,將每一項技能進行分類,制定分目標。然后,針對分目標在制定相應的階段性目標,制訂有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方案,在教學實踐中付諸行動。最后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與改進,在科學有效的方法為指導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 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升的方法
(一)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較少,需要英語教師給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語言環境,以提升學生興趣為主。小學生英語語言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單詞的延伸教學。教師在教學中針對一個特定的單詞進行不斷的創新與變化,讓學生對單詞的反義詞、同義詞、同類詞等進行回憶,讓學生在單詞與其他詞匯的聯系中不斷增加詞匯的積累量,讓學生在對詞匯的拓展中回顧以往的知識,在趣味單詞學習中,提升學習興趣。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學生從模仿開始,英語老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展示喜聞樂見的動畫片段,讓學生模仿人物的發音和語速,模仿英文歌曲提升語言能力,讓學生摘抄閱讀文本中優美的表達語句,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誦表演等。隨著學生詞匯積累量達到一定水平時,英語老師給學生設計語言情境,讓學生進行情境對話訓練,進行簡單的作文寫作,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學生開口表達,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內容,主要反映學生的思維個性特征,如邏輯能力、思辨能力、創造能力、批判能力等方面的內容。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豐富學生思維的方式,激發學生進行多種腦力活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和廣度,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因此,英語教師適當地根據教學內容,從英語繪本教學或課本閱讀教學中尋找思維訓練的點,讓學生通過閱讀概括文章的大意,進行限時訓練,提升學生的邏輯能力。在繪本閱讀中有大量的留白和懸念,老師借助懸念讓學生進行續寫,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度。英語老師在教學中進行啟發性拓展,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閱讀中的主人公,聯系生活經驗,對閱讀中的內容進行提煉和拓展,進行創新性閱讀讓學生寫出小習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能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廣度。英語老師還要提升教學的靈活性,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通過不同的途徑讓學生辯證地認識問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制定相應的議題,讓學生分成兩個小組進行正反方觀點的辯論,在思維碰撞中互相啟發。
(三)培養有理想的文化素養人
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學生文化品格和精神內涵的培養,能促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英語教材中包含傳統的精神文化內容,教師以此為藍本進行傳統文化的挖掘,用傳統道德文化和禮儀行為讓學生對中國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英語學習不單是學習英語語言,還包含中西方價值觀和態度的碰撞,英語老師在教學中將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能讓學生具備文化識別能力,從而吸收優秀的文化理念,提升自身的文化品格。
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開展多種文化教學活動,對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老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開展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每個學生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西方國家,在課下研究該國家的文化特征和語言特點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英語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設置英語文化演講活動,讓學生討論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進行英語風采大賽活動等,加強文化教育的內容。
(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要突出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性,需要英語老師在教學中交給學生學習的策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逐漸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了提升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采取適當的獎勵機制。比如,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制定免寫作業的獎勵,讓學生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獎品在學習中積極回答問題,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等,在行為表現中轉變消極的態度,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在英語教學中制定單元閱讀教學的方式,也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之一。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讓給學生進行整體單元教學,在單元主題設計的教學中將不同課文之間的共性和個性進行系統性地整體教學,層層遞進,逐漸增加教學難度,讓學生從學習單詞,逐漸到認識句式,再根據句式進行拓展,舉一反三學會運用句式進行表達。在情境設置中,讓學生把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結合,再利用新知識進行拓展學習,逐漸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另外,英語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多元化化的評價,幫助不同程度的學生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從多角度鼓勵學生,贊揚學生。
五、 結語
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常思為師之道、長存育人之責、常懷愛生之心,以身作則去感染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在磨課中不斷成長,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中,以因為愛教師而愛英語學科,因為喜歡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而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感召下,不斷參與英語教學活動中,全面提升自我,拓展學習,認識自我。
參考文獻:
[1]沈文娟.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9(23).
[2]陳云娣.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19(19).
[3]陸德祿.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
[4]戴曉虹.核心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探討[J].校園英語,2018(3).
作者簡介:楊藝玲,廣東省潮州市,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南任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