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教學的實踐性很強,不論將來從事的是否是與數學相關的工作,數學的思維將伴隨學生一生成長。這些年來,小學數學教育的理論研究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然而一定程度上缺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導致許多教學問題層出不窮。已有專家學者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一分析,并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對策,筆者通過實地走訪,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初步提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探究,試圖把數學思維變成長期的、可持續的,為學生將來奠定基礎。
關鍵詞:寓教于樂;數學教學;探究
一、?引言
數學、有效教學和環境教育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從這三個方面獲益。數學是提供清晰、客觀和理解的學科,許多當代的重大問題都涉及數學進步帶來的變化。注重問題解決、培養創造性數學思維、傳授核心知識、加強環境教育,都是在一個適當的構想和指導活動的小學數學教學時間段內提供的。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他們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概念時,通過提高認識和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會更接近于培養當今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二、?提高教和學的趣味性
在實地走訪的基礎上,筆者了解到許多孩子并不覺得上課有趣。很多學校表面上都號召“趣味課堂”,但是真正做到的卻很少,許多學生根本不重視,沉溺于低頭搞小動作,教師教學也十分地枯燥無味,只能是沒有效果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趣味性。
在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課堂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在開展一節小學數學課以前,我們必須要先做好課堂導入的設計,在課堂導入中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通過有趣和高效的課堂導入設計,讓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接受能力。下面筆者將著重的介紹小學數學課堂的遷移導入設計。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三角形這一篇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課件。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重現平行四邊形由兩個三角形構成的過程。在放映幻燈片的時候,就可以問學生兩個三角形怎樣構成了平行四邊形?它們之間的底和高存在哪些關系?三角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相等的嗎?我們這個時候可以復習之前學習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然后再次演示三角形,學生就不難發現三角形的面積算法。通過建立在這種學生知道基礎上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不至于產生茫然的情緒。
三、?把好教學關,向課堂要效率
(一)注重語言精煉
日常教學中,筆者發現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過分地依賴課件。在他們的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的需要講解學科知識,過分的依賴幻燈片。這讓許多小學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能找到重點。或者說,他們對于小學數學的知識,印象不夠深刻。教師必須要自己思考,因地制宜,發現本班的特點,提前判斷好教學重難點,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減少重復啰嗦的話語,達到精講的目的,留著更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鍛煉思維能力。
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有一些老師上課頻繁出現一些重復的語句。比如常見的有為什么?那么接下來等等。這些重復的語言大大浪費了上課的時間,導致數學課堂的重點難點還沒有講到,可能數學一堂課的時間就到了。如果小學數學教師不注意改善自己的語言,這樣會極大地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提高提問質量
教授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思考,鍛煉學習思維,老師更多的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題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在每節課開始以前,教師要把這些備課的要點熟悉,提前準備好可能出現的問題,注意這些問題的質量和高度,要循序漸進、有條不紊,使得學生可以有效思考。
1.?明確質疑方向
在互聯網大數據的背景下,教師要學會甄別信息,篩選出有價值的教育資源。除此以外,一線教師要學會在結合本班教學的基礎上,強化互聯網信息檢索及整合,利用電子圖書館、知名大學網站等各種現代信息資源,進行有關學科各類信息的匯總。可以參考別的教師是怎么靈活處理教材的,從教材結構入手,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不斷地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學習除法的時候,可以先復習乘法,倒推乘法的特征。
2.?提高質疑水平
獲取小學數學知識的方法變得多種多樣,不僅僅只是依賴小學數學老師傳授,小學數學教師的職責轉向教授獲取知識的方法。如果學生已經明確了小學數學疑問方向,還要提高的是他們的小學數學提問水平。他們可以從幾個方向去提出問題,比如說完全不了解的問題;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空白區域提出問題;在新知識和舊知識交叉的地方提出問題;新知識和舊知識發生矛盾的地方提出問題……教師還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科學高效地用質疑提高思維水平。在未來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聽”這種傳統模式已經不合時宜。
有一位教師在教“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是這樣設計的:“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學生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通過自主探究后,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三)學會傾聽學生
傾聽是再現更多的智慧內涵。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要多一些傾聽。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學會傾聽。不光是要聽他們的聲音,還要認真地看孩子們的肢體語言,最后再說出自己的教師意見。
(四)利用倒排課堂模式(ICM)
倒排課堂模式(ICM),為那些希望將其方法應用于數學培訓和教育的教師提供實踐指導。ICM是一種混合學習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自我導向學習階段(個體階段)先于課堂教學階段。在線階段,傳授基礎知識,作為課堂階段的基礎。隨后應利用課堂階段來吸收和實施先前獲得的知識。相比之下,傳統的課程概念在課堂上,例如在其他面對面的教學形式中,傳授基礎知識,然后由學生進行自我指導,以便吸收這些知識。ICM的目標是從被動學習向加速學習的轉變,以培養小學生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認知需求水平上的學習。
(五)注重教學反饋
筆者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發現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尚不清楚教學方法是針對一群學生還是針對一系列個別學生,但了解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特征。例如,他理解在真實的小學數學環境中積極學習的必要性,包括小學數學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密切的行為觀察(對彼此、教師和學習者)。在密切觀察的師生關系中,面對小學數學教育的學生反應,學習者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也會變得顯而易見。如果師生已經建立了一種信任關系,可以明確地提出教學反饋。反饋是學習體驗的核心要素,然而很少有教師研究直接關注學生對反饋的看法。小學數學教學設計需要我們收集數據,包括學生反饋問卷(SFQ),收集關于學生感知和反饋偏好的定量數據,還包括設計開放式問題,邀請學生就他們認為小學數學反饋的不同方面,給出書面評論,以及如何改進他們得到的反饋。聚焦于這些課堂數學問題,分析學生的回答,提取不同的學生反饋。小學數學教學反饋,在學生生活中起著廣泛的作用。許多小學生重視反饋,認為反饋是小學數學教師對他們個人的回應,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反饋時,需要考慮到班級里的學生,以及對數學教學方面的正面和負面看法。
(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不斷提高作業的質量。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目標必須要能使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難點,讓他們能夠真正的喜愛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從而令他們自主學習小學數學,這樣才可能讓他們從內心熱愛數學,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來布置不同的作業。不能為了方便快捷就給不同的學生布置同樣難度的作業。如果長期這樣教學,就會讓不同能力的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會有一種挫敗感,進而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筆者認為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來設計作業。比如說,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就可以留開放性的作業,讓他們能夠打開自己的思維能力,特別的體現在一道題的不同的解決方法上。對于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就可以著重的留基礎作業,讓他們能夠鞏固當天所學習的知識,不至于落后于班級的整體速度。如果采用這樣的方法,所有小學班級的學生都可以坦然的面對數學學科。
四、?結束語
如果要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不斷改進自己的數學教學方法,逐漸改革傳統的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加深實踐的思考。總得來說,我們要注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不斷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也要學會傾聽學生和教學反饋,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不斷提高作業的有效性,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新君.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20(3):110.
[2]楊艷利.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83.
[3]彭愛新.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45.
[4]張林元.寓教于樂,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36.
[5]胡珺.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內蒙古教育,2019(23):78-79.
[6]盧慶九.寓教于樂——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性培養[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8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匯編.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8:460-462.
[7]雷文慧.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4):174.
作者簡介:
高婉鋁,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第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