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朱紅
【摘要】數學學科是一門以數字和符號為語言,以事物之間數字關系和空間聯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與其它學科知識教學相比,該學科對學習者的綜合思維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維教育,我們就必須強化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主認知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的、自覺的知識學習中獲得思維上的訓練。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該積極融入到當下課堂中學生的自主認知現狀的探究與分析中,在問題中找方法,以有效的方式支持學生的自主認知活動,輔助學生在自主認知中內化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素養? 自主認知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078-02
最好的數學知識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只有當學生以自主、自覺的姿態加入到數學知識求索過程中時他們的思維和情感才能達到充分地調動。而數學核心素養又是在學生思維情感的激蕩和深化中形成的,所以要想落實數學核心素養養成目標,我們就不得不重視對學生自主認知引領。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自主認知現狀
在知識經濟時代占據第一位的知識是會學習,只有會學習,學生才能在當下這個以腦力勞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社會形態中彰顯自己的價值。而要想讓小學生會學數學知識,就要幫助學生改變固有的具象思維模式,發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讓小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用數學思維思考。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引導過程中,我們應積極地指引并強化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自主認知行為,讓學生可以在主動探究與思考中,錘煉思維能力,發展獨立學習意識。
但“理想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雖然當下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都認識到了自主認知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但在組織自主認知活動時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如下:
1.自主認知課堂秩序混亂
為較好地將自主認知理念落實到小學數學知識學習引導中,大部分的數學教師在組織數學課堂時都會給學生預留出一定的自主探究時間。但作為探究的主體的學生卻并未完全理解教師的苦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知識的自主性探究之中,而是討論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比如,在小組討論時,討論玩具、游戲,在教師驗收時,匆忙應對或以個人研究成果取代小組認知成果。
2.學生自主認知積極性不高
自主認知活動的順利推進需要較高的自主認知積極性作支撐,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學習引導過程中,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求索積極性卻并不怎么高。當教師拋出疑問時,課堂上大都是一片寂靜,舉手回答教師提問的學生很少,學生的課堂發言不活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到位。
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小學數學知識認知過程中學生思維自覺調動和訓練、升級,影響了數學課堂思維層次的提升,阻礙了小學生思維素質的充分增長。所以,要想最大限度的增強小學生的思維素養,我們就需要找到解決小學數學課堂自主認知問題的有效方法。
二、影響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自主求索活動的因素
“析原因”是“找方法”的有效辦法,要想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自主認知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分析小學數學課堂自主認知問題產生的原因,從原因入手改變課堂自主認知結果,提出合理的小學數學自主認知引導策略,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認知活動進行探究和分析,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自主探究問題存在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兩個方面:
1.學生思維基礎
思維基礎是影響學生課堂自主認知行為的重要因素。小學階段的孩子大都處于思維認知初級階段,他們的自主思維素養不高,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而數學知識又多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所以,在小學數學自主認知環節中,他們很難將自己的思維注意力投注到應該理解的知識之中,很容易受到外物干擾,轉移自身的注意力,進而投身到與課堂學習無關的活動之中。
2.教師引導方法
教師引導是否恰當也是影響小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重要方法。只有當教師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科學的組織學習引導活動時,學生的自主認知活動才能在教師的支持之下向深度化方向推進。但在目前的數學學習引導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的學習引導措施都是比較生硬的,他們過分重視課堂知識性,忽視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層次性,使得課堂引導措施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自主認知積極性,阻礙了小學數學課堂自主認知活動的順利推進和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順利成長。
三、構建自主探究型課堂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素養的有效方法
“析其理”是為了“踐于實”,我們對當下小學數學課堂自主認知現狀和自主認知問題成因的探究,最終是要為數學課堂自主引導措施的優化服務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優化自主認知引導,讓小學生在數學知識認知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素養呢?下面,我將對自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的自主認知活動的措施進行總結,并結合教學經驗一一論述。
1.優勢利用,奠定思維基礎
“登高而招,見者廣矣;順風而呼,聽者眾矣”學會利用教學優勢,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設備在各地小學校園內普及,該教學現狀變化開啟了學校教學新篇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會利用信息教學優勢,優化自身的課前輔導行為,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認知活動奠定思維基礎。
例如:在《因數與倍數》知識教學過程中,我先登錄教學交流網站,搜索了相關教學資源,一邊檢索一邊整理,最終將這些知識由細碎的知識點變成了系統化的數學預習資料。隨后,我將上述教學資料以超鏈接的形式分享給學生,讓學生在預習資料的幫助之下進行自主預習。當遇到疑惑性問題時,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進行網上討論、查找網絡資料等方式進行探索。對于探索后仍未解決的問題可以暫時存疑,等待上課之時詢問老師。
2.情境利用,情感驅動思維
人的行為活動往往是靠感情支配的,要想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主動的思考,就要想辦法勾起學生的認知欲望。而以現實教學情境為依托進行情境探究引導,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探究資料獲得,將知識探究活動從形而上的抽象思維維度拉回到真實可感的具象思維維度,而且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大腦中樞,發揮情感對學生行為的驅動作用,讓學生在情感驅動下發展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
例如:在“負數”教學過程中,我問學生:“如果商店賺了一元錢用+1表示,那么賠了一元錢用什么表示呢?”“-1表示。”學生答。“恩,看來都是聰明的孩子呀!如果加表示增長,那么減表示什么呢?”我又問。“減少。”“下降。”學生答。“那這里的增長和下降是相對于誰而言的呢?”我繼續問。“成本。”“商品原來的價格。”“商品的進價。”學生紛紛答道。“你們可以用圖形表示出來嗎?”我又引導道,隨后學生在小組探究中確定用數軸表示正數和負數的方式,在對負數應用案例的類比式舉例和分析中抽象出了負數概念,發展了自身的深度思維。
3.問題延展,引起思維激蕩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就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學會以問促思、引起學生的思維激蕩,讓學生對思維浪花的平復中,拓展自身的思維空間、延伸自身的思維隧道。而要想發揮問題對學生課堂行為的促進作用,我們也必須做到在提問之時堅持適度原則,不越俎代庖、過度干預,影響學生的自主性潛力發揮。
例如:在《比例的意義》之時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俄羅斯套娃圖片,然后讓學生試著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如下問題:
(1)上圖中工藝品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如果不按比例去制作該工藝品是否還能如此精美?
(2)觀察套娃制作的比例,你是否有所發現?給出其中一個套娃的尺寸,你是否可以在比例的幫助下求出所有套娃的尺寸。
隨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尋求了與同伴的合作,在對與同伴的交流中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視角上思考數學問題,在對數學本身蘊含的藝術美的感知中,發展了整體數學素養,建立了良好的數學意識。
4.以問促思,提升思維層次
小學生畢竟處于思維成長階段,當其以自主認知的方式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時,所獲的結論是不完全的、不嚴謹的。而針對學生探究結論中的思維漏洞進行提問,既是提升課堂引導針對性的有效方法,也是輔助學生進入更高思維層次的合理路徑。教師針對學生結論漏洞展開提問,能夠有效引起學生對結論的反思,讓學生在自主反思中發現個人思維問題,進而在對問題的解決中加速思維運轉,進入更高一階思維階段。
例如:在對“角”進行感知的過程中,學生經過合作探究將“角”的概念定義為兩條相交線段構成的圖形。
這顯然是不夠精確的,但我并沒有直接給出更精確的答案,而是問了學生這樣兩個問題“你們構成的角是一個還是兩個呢?邊的長短是否影響角的度數呢?”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很快引起了學生對個人自主探究結論的反思,學生在自主認知中進入了全新的認知高度,獲得了對數學問題的深度認知。
在該課堂中,我以針對學生探究結論的提問進行自主認知引領,有效地利用了課堂中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提升了課堂學習引導活動與實際學情之間的貼合度,發展了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
5.融入生活,升級挑戰難度
生活是知識的最終服務對象,融入生活既是強化數學知識與生活技能之間的練習的需要,也是升級數學課堂自主認知任務難度,提升數學自主訓練活動的綜合性和開放性的需要。對生活問題的探究過程是學生對課堂所學的創造性應用過程,而創造性的知識應用活動能夠起到有效的思維強化作用。故融入生活,升級挑戰難度,也是優化課堂自主認知引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素質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比”的概念進行深度的了解和認知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大小不一的五星紅旗,然后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五星紅旗。”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那你們知道為什么五星紅旗看起來都一樣嗎?”我又問。隨后,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對五星紅旗進行了描述和探究,并在綜合討論中從多個維度發掘了五星紅旗中的“比”。比如,紅旗中的五角星大小和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不同大小的紅旗的邊長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等等。
在對該生活問題的解決過程,作為教師的我并沒有給學生任何提示,學生是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下展開探究的。這樣不僅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而且也讓學生經歷了完整的思維過程,獲得了思維上的訓練。
綜上所述,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與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自主認知行為的強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采取適宜的方法,降低學生的自主認知難度、拓展學生的自主認知空間、增加對小學生的自主認知支持、優化對小學生的自主認知引導,學生的思維才能在主動學習與思考中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28):100-101.
[2]竇新東.轉變理念,綜合發展——談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12.
[3]張艷.數學核心素養之計算能力培養淺議[J].青海教育,2017(12):42.
[4]嚴苗苗.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素分析與界定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17(24):25-26.
[5]白夫玲.培養數學思維關注核心發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