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亮
【摘要】教育對民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領域,發展教育、注重教育改革是歷史潮流。推進小學教育多層次教學方法的落地實施是第一要務,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體驗式教學不僅加強師生的融入并且加快了教學進度,加深教學力度,打造師生一體、情景交融的學習方法。體驗式教學針對小學生尚未完全形成系統學習方法,形成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不僅適用小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且為以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體驗式學習? 數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5-0104-02
引言
小學生還保持著兒童的稚嫩與天真,學習對他們而言不應該成為負擔與包袱,而應該成為一種樂趣與興趣。如果過早地將學習樹立成一種強硬的目標或者約束,那么對學生而言則是不利的。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體驗式學習就可以很好地將學習與樂趣合二為一,不僅可以帶來理論知識,還可以在實踐中學會體驗和運用。體驗式學習方法不僅有效突破了學生在傳統數學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還為整體學習引領方向。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評價可以說是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在數學方面有天賦而且熱愛數學的學生會覺得數學是為自己量身定制的學科,而不擅長數學的學生就明顯地對數學有著極大的厭惡情緒。這種現象和數學課堂上的情況是息息相關的,以下是數學課堂上一些不足之處:
(一)不重視課堂實踐。 小學生正是處于活潑愛玩的年紀,對于他們來說,數學課堂應當具有更多的體驗式學習感,而不是枯燥無味的。但是在傳統教育中,老師過于強調自身的作用,全面主導課堂,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聆聽課堂,加之數學知識本身就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對于課堂的專注度以及喜愛程度均會下降,老師在課堂上大篇幅地講述課本知識,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導致教學效率逐漸下降。課堂上由于教師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導致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時間,從而逐漸影響到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漸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缺乏新穎的教學形式。素質教育的提倡,使得人們開始注重教學的多樣化,但是仍有一些教師繼續使用之前老套刻板的教學形式,只顧講解知識點和題目,逐漸使得課堂氛圍變得無趣。由于一些教師在數學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守舊思想,導致學生無法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得數學成績逐漸下降。個別教師只是一味地按照以往的板書模式來授課,并不在意學生的理解程度。在課下還會布置很多的練習,他們本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并未消化老師上課所講解的內容,使得學生開始不認真完成作業內容,學習成績下滑,學習態度變得惡劣。由于許多教師并沒有注意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往往不能很好地改善自身的教學形式,也沒有足夠的意識去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和發展。
二、打造小學數學課堂體驗式學習的策略
(一)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應該圍繞學生開展,要符合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應該做到循序漸進和有條不紊[1]。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式還停留在懵懂階段,教師應該轉換角度和立場,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而不是一味灌輸和教育。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往往學生都會產生難以理解的負面思想,教師應該以此為突破口通過體驗式教學打造體驗式課堂。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一知半解時教師不應該以自有知識看待不被理解的知識。教師不應該說:“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嗎?”諸如此類的言語,因為從學生角度出發只能理解當下。
(二)尊重個體之間的差異。由于環境、教育、學生本身的能力以及先天遺傳的不同,學生之間總是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需要承認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對于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數學教師不能去輕視甚至歧視,應當對他們進行鼓勵。例如,在學生學習遇見困難時及時伸出援助,通過行動上的支持激發他們想要勇往直前的信心。遇見本身學習能力強,但是缺乏上進心的學生,可以通過激發學習動機來鼓勵他們產生想要學習更上一層樓的想法。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每一名學生需要鼓勵的方面,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激勵方向,相信不久就會有顯著的成效。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差異,在學生遇見學習苦難時,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問題并且積極地去為他們解決疑惑。
(三)打破師生交流屏障。在體驗式學習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走近學生。數學的強邏輯性和科學性會拉遠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距離,教師應該作為橋梁連接學生與數學,通過體驗式學習打破師生交流屏障[2]。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用語,在數學課堂中不應該詢問學生“你們聽明白了嗎”,而是“老師講明白了嗎”,將教師與學生放在同一對等地位,學生產生更細膩的思想。教師應該將學生分組,在小組內學生互相討論與交流,可以互相學習其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章節時教師應帶領學生形成小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可以發現學生的計算方法大有不同。有的學生會掰手指頭,有的學生會擺棍子等,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四)打造趣味有溫度的課堂。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是枯燥乏味的代言詞,而體驗式學習就是打破了這一印象。教師從趣味性和情感性上都對學習方法改革,打造了一個由游戲、互動、多媒體與課外實踐結合的體驗為主的有溫度的課堂。這樣數學教學將不再是由冰冷的數字與公式形成的單一課堂[3]。
在學習《比大小》章節時如果教師只是用語言和聯想法讓學生理解“2”比“1”大,那太過于抽象,學生不僅不理解更會產生反問,進而鉆牛角尖。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將游戲和理解問題結合起來,比如讓學生進行蹺蹺板游戲。一端坐兩名學生一端坐一名學生,當然兩名學生的那端更重,所以可以直觀的讓學生理解“2”比“1”大。
當教師在對《認識人民幣》一課教學時,由于學生還沒有金錢的概念,還不懂錢幣的社會意義,單純的教導學生認識無濟于事。教師可以設置“抱一抱”游戲,讓學生自己給自己起一個紙幣的名字,例如將“五塊”、“一毛”等分別帶入對應每個學生,把學生引領圍成一個圓形,大家按照順時針方向跑動跳躍,當老師說出指令“三塊五”時學生自行對應各自的數字抱在一起形成“三塊五”。在游戲中不僅有多重組合方法,還有更多思考。在游戲中學生可以深刻理解紙幣的數字代表,更可以理解人民幣的多種使用,還可以增強對數字組成的理解。比如“三塊五”可以由一名“三塊”的學生和一名“五毛”的學生抱在一起,也可以是三名“一塊”的學生和五名“一毛”的學生抱在一起,以此類推有許多組合方式。
(五)創建活躍平等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的活躍對于教師教學工作的成功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課堂的氣氛常常是消極的,那么學生勢必也不想在這樣的課堂上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更會失去培養自身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關鍵機會。數學教師要重視關于活躍課堂氛圍的問題,針對以往課堂氛圍的相關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改善方案,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讓學生在課堂中的狀態是放松的,放松的環境才能夠促使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習中的問題,培養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也應當營造平等的課堂氛圍,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當進行耐心的指導,并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問應當持贊同并且鼓勵的態度,學生在受到教師的鼓舞后,才會勇于發表自己對于解題方法的見解。例如,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進行小組討論,學生之間通過合作互助,交流自己對題目的看法以及解題思路,在小組合作中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情景結合實際。數學教學不應該脫離實際,尤其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情景課堂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進行模擬,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還可以結合實際讓學生體驗[4]。例如,在學習《克與千克》時這樣的重量單位如果沒有真實情景的模擬體驗,學生會對計量單位產生抽象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打造出手工體驗,比如可以帶領大家在稱重器上每位學生都來稱出自己對應的重量。A同學可以稱出50克的面粉,B同學可以稱500克的面粉等,這樣學生都可以清楚看出重量的不同。同樣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系實際。
(七)引發學生體驗后的思考。體驗式學習是輔助學生更好更深理解教學目標的手段,體驗式教學背后是帶給學生的反思。小學生在課堂中還沒有完全集中力消化整堂課的內容,課堂中的體驗如果沒有課后的復盤與練習也沒有實際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進行體驗式學習的組織和設置,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有強烈的參與感和組織感,那么學生課后在家庭也能自主進行體驗。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題目,比如在學習《四則運算》課程時可以讓學生輪流成為代理老師,為學生增加角色的重要感,讓學生自行備課,通過自己的方法教會其他學生。在這樣的體驗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前預習好自己需要講解的內容,更會深層次挖掘課程。通過學生講課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課程的理解能力,如果只是做這一道題并不是難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淺出地講解透徹是學生在學習中的成果。
(八)注重體驗的鼓勵。 小學生不僅對世界和知識還很懵懂、一知半解,更是對一切產生好奇和疑惑的年紀。在體驗式學習中不乏產生學生鉆牛角尖、提出啼笑皆非的問題等情況,在這樣的狀況中教師首先需要肯定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提問,數學學習需要勇敢的打破陳規,大膽的假設[5]。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自信心和勇敢的探索心,教師應該注重在體驗式學習中對學生的鼓勵與肯定。對于小學生來說,當自己在學習時,如果收到了老師的一句夸獎,就會對自己的學習更加充滿信心。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育中,教師應當全方面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構思課堂內容時,應當將學生放在首位,老師在課堂上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語言上的鼓勵,頻繁的語言激勵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三、結束語
體驗式學習不僅體驗的是數學的魅力,更重要體驗的是數學的變化與理解。體驗式學習更多的培養學生對學習的反思能力和共情能力,推動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思考能力的進步和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推行體驗式學習對學生大有裨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徐群.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中表演教學方法探究[J].新校園:閱讀版,2017(12X):81.
[2]鐘文靜(文).淺析英語繪本在小學三年級自然拼讀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18(39):111-112.
[3]劉敏杰.新課程下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6).
[4]楊學蘭.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15(7):73.
[5]楊楨.小學數學課打造體驗式學習的策略探尋[J].新課程(中),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