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三
摘 ?要:數學教學,是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制定好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應用題,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點時最不愿意見到的知識點之一,因為應用題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難學的知識點,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所以學生在學習該知識點時難以理解,而教師在為學生分析時也找不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是很高。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分析應用題的知識點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同時提高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3-0137-02
數學應用題,是一個抽象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該知識點時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就不能將知識點完全理解,對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也不是很高。而教師在教學時,也是要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點直觀的呈現在學生視覺中,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質量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教學模式的好壞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教學前要制定良好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數學基礎為學生分析,同時要了解學生興趣特點,在課堂教學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為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什么是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照字面意思理解的。它包含兩個內容:“自主”和“探究”。其內涵主要是實現主體位置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和分析應用問題的解決方法,探索并交流解決問題的主要思想,互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達到相對統一的方法和步驟,與傳統的教師“教學”和“實踐”模式相比,“自主探究”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自主探究下,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學生的學習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因此,自主探究的特點是:
第一,興趣,學生的好奇心和自覺經驗的結合,對實際問題有一定的興趣,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第二,實踐性,大部分的實踐性問題來自于生活,這對實際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操作,最后將其應用于生活。
第三,互動性體現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中,也體現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這種模式更容易創新課堂,激發課堂的活力。
2.自主探究的兩個優勢
(1)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主要研究數與量、數與形的關系。這些關系需要反映在具體的數學元素,如符號、公式、定理等解決方案的高抽象和嚴格的數學邏輯思維需要意識到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可以學習通過獨立探索的努力學習熱情,數學抽象為具體、圖像的變換將枯燥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的數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教學效果體現在學生在短時間內準確完成教學任務。通過自主探究,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建立自己的數學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高效的課堂。
3.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時要根據課堂內容來為學生制定,教師本人要對該知識點有正確的了解,要抓住知識點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精確分析,而學生在學習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目標,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分析知識點,首先要抓住知識點的關鍵,以知識點的關鍵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精確為學生分析,引導學生把該知識點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分析“小數與整數”時,首先在課前把該知識點重點抓住,根據該知識點的特點為學生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知識點的難點。教師在課堂中以這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分析知識點,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該知識點,以達到教學目標。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老師講該知識點前把該知識點預習一遍,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再如,我設計了“多位數乘法”教學的游戲情境教學。當暑假來臨的時候,我們班要組織一次夏令營。我們需要提前分配住宿,也就是根據單號、雙號和位數來分配。男生和女生被分成兩組,抽簽決定住宿房間,而酒店房間是兩人的標準房間。然后,我拿出準備好的號碼牌,讓男生和女生分別抽簽。抽好之后,我讓他們盡快在同一個房間找另一個學生。通過設定游戲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來。在任務的驅使下,他們一個接一個地畫數字卡片,并積極地計算數字卡片。然后根據計算結果和數字規則,他們很快地畫了數字卡,我發現另一個學生在同一個房間。在任務的驅使下,紛紛抽取號碼卡,又主動計算號碼卡,然后根據計算的結果和數字規律很快找到了同房間的另外一個同學。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利用教學輔助工具
在遇見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時,要利用輔助工具為學生將知識點平面化,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教學輔助工具對教師教學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輔助工具為學生分析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點轉化為直觀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可以更好的掌握該知識點,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分析知識點,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模式產生興趣,由此一來,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就可以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分析“乘除法”的知識點時,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把該知識點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直觀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應用題,是每個學生都怕的一個知識點之一,因為該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難以理解,所以學生覺得該知識點很難,不愿意去學習,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分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該知識點產生學習興趣,慢慢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以達到教學目標。
5.鼓勵學生與教師討論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中的情緒低落,自己在分析知識點時學生不怎么活躍,教師在遇見這樣的問題時,首先要對自己審視,看看自己的教學模式,觀察學生的反應,看看學生是否不喜歡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活躍起來,鼓勵學生與自己交流討論,遇見難題時與教師溝通,讓老師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學生不要逃避問題,當學生開始逃避問題時已經輸了,要有正確的學習觀念,幫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點,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為學生分析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將該知識點瀏覽一遍,在自己心中有一個大致的理解,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會有針對性的學習,會主動與老師交流,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這樣的學習方法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鼓勵學生在沒有老師的監督下學習,把自己不懂的知識點記下來,在課堂學習中針對性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自主模式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需要學生與老師互相配合,學生配合老師將教學模式完整的在課堂中展開,根據學生興趣特點為學生制定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老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所提出的建議制定教學模式,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何勤.試論基于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J].黑龍江教育,2018(34)
[2]王利勇.試論做好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