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素質觀念的提高及我國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創新思維也成為了教育的一個組成重要部分。創新思維能力作為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素養,也是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以此展開相關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2-0124-02
1.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具有現實意義,創新思維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時,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這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期,習慣對人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高年級語文教學時要考慮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語文教學方法,打破常規教學模式的限制,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2.高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隨著我國逐步深化小學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滿足新課改要求,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課堂教學時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要考慮各方面情況,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案的編寫,側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并將教學方案在課堂上落實下去,實現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此外,語文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側重講解重難點內容,促使教師順利完成語文教學任務,大幅度提升課程質量。
(2)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衡量學生優秀與否不能僅依靠學習成績,還需要考慮學生思想道德情況,甚至將創新思維能力納入其中。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時要考慮這些情況,同時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設計教學目標與方案。同時,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塑造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氛圍,讓學生意識到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語文學科考驗學生綜合能力,學生只有下功夫才能學好這門課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晨讀方式,培養學生語感。語文作為語言學科,通過晨讀也會對這門學科產生新的認知。通過高頻率誦讀,有助于學生正確看待語文這門課程,提升語文學習質量。
3.高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措施與方法
(1)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塑造輕松和諧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背景下教師要打破常規,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在課堂教學時加入創新內容。同時,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實現培養與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龜兔賽跑》這篇文章學習時,教師習慣讓學生掌握謙虛的道理,不要向兔子學習。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背景下,打破常規教學模式的限制,讓學生多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從兔子角度分析問題等,得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結論,使學生能夠對這篇文章有全新的了解,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合理利用晨讀時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語言的藝術性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來依托,只有學生掌握足夠的知識,所講出來的話語才會有內涵,充滿藝術感。但就當前小學生早間晨讀教學情況而言,大多數學生都將注意力停留在語文教材上,將時間浪費在語文課文、字、詞的背誦上。并不是說小學生按照教學大綱要求背誦不對,它能鍛煉學生記憶力,對學生語言培養和文學素養的增加也有一定幫助,而且無論什么內容只有深深記在腦海中,才是學生真實掌握的,才能為學生所用。
小學語文教育要轉變這一情況,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晨讀課的目標,使得學生可以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學習,切實發揮小學生的好勝心理,通過比賽方式提升晨讀質量。同時,語文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規劃能力,使得他們對語文初步形成框架,接著利用晨讀時間彌補自己的不足,實現自學能力的培養,又能提升晨讀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
(3)教師鼓勵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對于學生而言,培養創新思維的開始就是要不斷地提出問題來拓展思路從而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小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在課堂上主動提問,探索更多的知識,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赤壁之戰》這篇文章學習時,教學開始前教師預先設置問題:你們覺得哪一方會獲得勝利?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并發表意見,由學生探疑,再由教師幫助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實現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學習《觀潮》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準備與“錢塘江大橋”相關的視頻,并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獲得感官刺激,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性。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迸發出思維火花,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4)激發學生想象空間,拓展創新思維范圍
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讀懂文章,而不同文章的朗讀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時施行多樣化朗讀教學至關重要。教師要根據文章的感情,語言等對文章進行多樣化分層,有的只需要齊聲朗讀,有的卻要了解感情后細讀精讀。教師有依據的依靠教材,劃分重難點,有目的的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去理解文章,從而達到對朗讀技巧的充分掌握,以樂趣來豐富自己的朗讀學習生涯。
想象和創新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想象也是創新的源泉和動力。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地創設想象氛圍,并積極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展開想象。要求學生看問題要多角度去分析,要不斷想象,從想象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山行》這首詩時,在講到“霜葉紅于二月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對詩中所描繪的秋天的美景進行繪畫或描述。或者課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全文畫一副自己心中所想象的美景圖。通過創新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深化記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5)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增加學生語文素養
在開展閱讀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細心研究,全面考慮,爭取在最短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開展主題閱讀班會,名字就叫“閱讀,大家一起來”主要以學生為對象,教師只負責指導工作,并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進行閱讀。如教師可以選擇《三毛流浪計》、《小王子》、《世界五千年》、《十萬個為什么》等等,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富有正能量的、能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書籍,同時也可以由學生推薦一些自己讀過的有趣的書籍與大家一起分享。在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可以以考察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自己所讀書籍內容進行復述,或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班會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評選出學生最喜愛的幾本書做為獎勵發放給表現良好的同學,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提升自身文學素養。
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喜好,組織并開展一些課外閱讀比賽,以此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刺激并激發學生對于未知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進而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參與積極性。
4.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過程中,要聯系教學實踐考慮問題,掌握創新思維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引入新型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希望通過本文論述,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促進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羅質彬.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49
[2]朱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教師,2019(S1):107
[3]孔凡兵.對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