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摘 要: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各高職院校積極部署線上教學工作、制訂線上教學解決方案,推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本文從在線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師、學生、教學平臺的適應性,教學效果的調研等方面進行思考與分析,以期為疫情后的在線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線上教學;高職院校;教學流程;課程建設;學習方法
一、引言
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全國大中小學師生無法如期到校上課。為了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高職院校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教師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優勢,打破了時空界限,開啟了新學期信息化教學的新課堂。可以說,中國開啟了全球最集中的一次在線教育。線上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次革新,顛覆了教與學的模式,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檢驗,又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驗。
二、在線教學前的準備
為應對疫情并響應國家號召,各高職院校以最快速度開啟了在線教學行動。而面對組織在線教學的要求,教學管理部門和任課教師都經歷了一場從未有過的考驗。
在線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需要教師、學生和教學平臺三個方面的調整與適應。
首先,教師要根據要求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與方式,做好在線教學各項準備工作。三尺講臺是教師的主要陣地,尤其是一些年長教師,對講臺依賴性較大,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比較薄弱,“停課不停教”無疑給他們帶來了巨大挑戰。授課模式的改變必然帶來教學設計的改變,教學手段與方法也會隨之變化。為了以更高的效率、更佳的狀態、更好的質量開展在線教學,很多高職院積極組織線上教學動員大會,對廣大教職工進行開課前的教育技術指導,并及時統計和掌握教師動態,做好確認工作,以確保在線教學如期有序開展。
其次,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早已習慣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導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任務訓練、自主學習等,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完成,這無疑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自律性、遠程聽課的自覺性、網絡獲取資源的能力的新挑戰。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通過網絡班會、師生同上一堂課等方式做好動員與工作安排,為學生提供電子版教材,解決了學生上課的教材問題,同時加強學校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積極配合教師和學校完成在線教學工作。
再次,在線教學能否順利開展,與教學平臺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疫情期間,各院校同時開展網絡教學,給教學軟件的專業性、穩定性提出了要求。為了保障教學期間網絡通暢,減少高峰時段線上教學擁堵情況的發生,各平臺不斷進行系統測試與升級,以滿足線上教學的需要。
三、在線教學的實踐
這次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實踐,既是一次師生信息素養的實戰培訓,又是一次對現代教育信息化的環境建設、資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前期積累的大考驗。根據指示,高校以最快速度開啟了在線教學行動,教師努力快速學習、積極主動創新,漸漸適應了教和學時空分離情況下的線上教學實踐。
(一)教學流程改變
在線教育是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是師生時空分離、基于媒介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線教育與課堂面授教學本質的區別在于教的行為與學的行為在時空上的分離。因此,在網絡授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流程也隨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先教后學”變成“先學后教”。首先,教師在課前布置相應的題庫或任務讓學生完成;隨后,教師不再在課上系統講解課程內容,而是利用珍貴的師生互動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提煉課程重點。教學流程的這一改變有利于幫助學生在知識遷移應用過程中發展高階能力。
(二)課程建設模式改變
疫情初期,很多院校通過教師錄課開展線上教學,但課程建設并不是教師自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簡單錄制視頻就可以。學習資源制作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工作,要想做好課程建設,豐富教學資源,尤其教師在做高質量的課程建設時,既需要人力、精力投入,又需要資金支持。互聯網為院校的課程建設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共建共享,如各院校通過在互聯網貢獻本校的精華課程,實現課程共建、資源共享,讓所有學生共享優質課程,這既保證了教學資源的質量,又減少了院校的投入負擔,更主要的是可以讓所有學生共享優質的學習資源。
(三)學習方法改變
長期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讓學生對學習形成了一種慣性認識——學習應該有教師的陪伴和指導。然而,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打破了學生的這種慣性認識。通過線上學習,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尤其是大學生,更加明確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它是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終身學習的最主要的途徑。在網絡平臺上,學生除了可以查詢學習資源,還能利用認知工具、題庫、學習過程管理系統、學習過程數據分析系統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當然,對學生來說,特別是平時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這種學習方式也是一次能力的考驗和挑戰。但無論如何,線上教學是從觀念、體驗到能力都要創新學習方法的實踐過程。
四、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線教育成為推動教育變革的重要力量。但線上教學在開展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院校和教師要予以關注與思考。
(一)課程平臺的使用受技術等條件限制
目前,線上教學平臺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缺乏課程平臺運作的硬件,二是技術方面本身的缺陷,三是師生使用熟練程度不夠。上課高峰期,使用人數太多,卡頓、掉線等情況時有發生;各種終端設備軟硬件的兼容存在隱患,導致各種無序和混亂現象大量出現:這些都不利于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形式主義
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成了教學組織的唯一形式。但一部分教師認為,在線教學只是特殊時期不得已而為之的教學手段,并沒有意識到這是自身熟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理念和手段,推動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難得的契機,而對在線教學抱有敷衍態度。還有教師雖然變成了“網絡主播”,但是教學方式并沒有改變,仍然以講解為主,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聽課狀態不佳,教學效果不理想。更有教師認為,線上教學就是給學生播放教學視頻、發送教學資料,自己只需要通過課程平臺數據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這最終導致在線教學陷入學生各種學習打卡的形式主義。
(三)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掌控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而線上教學使學生和教師之間隔著屏幕,導致教師無法全程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再加上有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差,不習慣線上教學,上課簽到后打游戲或玩手機等情況經常發生。可見,線上教學主要依靠學生的自覺,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即使可以通過平臺討論,學生的參與度也并不高。如果教師無法及時回復學生的提問,一個問題不懂就會導致一連串的問題不懂,這樣就降低了學習效果。
在線教學活動弱化了教師的主導性,在此情況下,如果學生的主動性不足,在線教學最終極易走向“教師放任不管,學生自我放逐”的形式主義。因此,要想發揮在線教學的優勢,為未來教育改革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不斷開發和及時更新教學技術,關鍵還要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申明睿.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線上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6):15-16.
[2]吳德銀.疫情防控期間職業院校網絡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20(1):128-133.
[3]陳章.職業院校“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問題與對策的調研[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