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君 葉崗
摘要:闡述了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和職業院校生源的現狀,探討了分級教學的教學理論、分級策略和注意事項。論述了分級教學管理在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國家通用語言;分級教學;動態管理;研究
1 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
分級教學目的是制訂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教學方案,根據學生之間的個人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安排差異的教學內容、實施區別的教學方法。
1.1 i+1理論
著名學者Krashen的i+1理論認為,學習和掌握一門語言,要理解性語言輸入是什么,才有助于語言的學習和掌握。i是學習語言的人現有的一種狀態,而1代表高于當前語言狀態的語言知識,當學習者遇到了比當前擁有的水平更高的語言知識,就用i+2表示,學習者也不能順利的掌握新知識,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挫傷學習者的積極性。
1.2認知層次差異化
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盧姆指出“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在語言學習和掌握上也存在差別,在語言學習能力有區別,人們對于一個具體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對語言的學習和掌握依然遵循這樣的原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要尊重認知的規律,根據學生語言方面的差異性,制訂多次性的教學計劃,使其符合認知的層次,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求知需求,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1.3語言學習的層次化
語言自身的發展規律具有層次性,在語言的學習上也需要具有層次性。一般而言,語言是由語音,與語法,語義三部分構成的,語言自身存在層次。人們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需要理解到語言的共知因素,包括不但說,而且臉部的表情、手的動作等肢體語言的東西也都會進來,進而使得語言的學習具有層次。
2 教學目標的分級策略
2.1因材施教
在實施分級教學之前,必須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摸底,這樣才會更好地實施分級教學。我院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南疆,也有部分北疆的學生,MHK證書的達標率相對較低,部分預科新生人校時的MHK模擬摸底成績達到三級乙等的學生僅達到4.76%。根據學生們入學的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掌握程度,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程度調整的授課內容,適當增減教學難度勢在必行。
2.2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指教師課堂上的活動或我們看到的教師課堂上的行動,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有效教學的設計、組織與教學的過程,指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學活動上。尹祖琴在《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一教師成長篇》中提到教師的教學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2.3目標教學
基本語言能力面向的目標教學,主要是指滿足學生專業要求的基本語言素質,在學習要求上,不同的專業和職業對基本語言能力的要求迥然有別,因此應該分專業設定各自的教學目標。比如:教育類專業的學生要求高,這是師范類專業的性質決定的;職業院校的其他應用技術型專業,這些專業相對低一些,但考慮到學生就業的需要,提出略高于其能力的教學目標。在班級分班上,入學后開展MHK模擬摸底考試,成績為分班標準。處于同一教學目標不同班級的學生制訂的教學計劃應差異化。對A層次的學生而言,在學習年限上比B層次的學生時間縮短1-2個學期。處于相同專業在課程安排上,A層次的學生安排必學的基礎課,B層次的學生通過增加課程,強化語言學習,逐步提升難度,達到或接近同一教學目標。
2.4互助教學
班主任教師輪流早自習值班,確保早讀的順利開展,晚自習安排品學兼優的漢族“小老師”領讀;老師對學生“一對一”指導,即:漢語專任教師每人承擔3名新生國語指導;非漢語專任教師(普通話證書達到二乙及以上)每人承擔2名新生國語指導工作,主要負責監督學生漢字的書寫、常用語的背誦。豐富第二課課堂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國語技能節”“國語角”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5動態管理
分級動態教學是一種語言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依據分級教學的教學目標、按照各專業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建立考試考評制度。從而真正實現對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的掌握程度的評價,真實體現分級動態教學的教學結果。針對不同級別學生制定相應的評價考核辦法及標準。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分班采用人學摸底的模式,因此分班的準確性還有待商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掌握程度的差異性,也需要教師對分班細則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為了檢驗學生的國語水平以及教師的教學水平,實施一月一考核,每月都對學生進行MHK模擬測試,一學期一調整,實施動態分班和動態調整授課教師。
3 注意事項
實施分級教學,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師資力量,職業院校要加強師資力量,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開拓老師們的思維和視野,強化學生對語言交流能力的培養,以便于在專業學習時準確掌握;多方式摸底學生的入學語言基礎,合理分班和班級人數設定,采用適合的教材和教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級教學時充分考慮教學課程和教學內容,分級教學要強化教學目標的管理,設置不同的考評方式,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級評定。
4 結語
分級教學是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分級動態教學是一個全新且有待繼續探索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完善教學設計、實施、督導、反饋、總結、修訂的閉環體系。做到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等工作開展情況,實時反饋,及時總結,隨時修訂。充分考慮教學成效,使分級教學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努爾古麗·阿不都蘇力,鄧方江,阿依努爾.新疆高校雙語班漢語“分級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語文建設,2012 (24):42-43.
[2]李士敏.體態語散談[J].唐都學刊,1991(04):108-112.
[3]賈慧舫,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文獻綜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