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友
摘 要:在眾多的音樂類型中,爵士樂以它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逐漸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然而爵士樂隊組織訓練的相關知識普及并不完善,爵士樂本身節奏的復雜,風格的多樣要求社會音樂愛好者和高校音樂教育填補這一空缺。本文從三個方面研究爵士樂隊的訓練,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對爵士音樂教學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爵士樂隊;樂器;訓練
中圖分類號:J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1-000-02
爵士樂近百年的發展,出現了眾多的優秀作品和出眾的樂隊。越來越多的人對于組建爵士樂隊有了興趣和向往,如果說十九世紀末是爵士樂的蓄力時期,那么二十世紀初就是爵士樂的成長階段,而進入二十世紀的中期,爵士樂已經成熟繁榮。那么,我將針對當下階段爵士樂隊的訓練狀況給予分析和總結。
一、爵士樂的出現
爵士樂誕生于美國新奧爾良州,是在19世紀美國種植園的黑色皮膚人種為了在惡劣生存環境下生存而產生的宣泄情感的一種方式。當時,隨著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黑色皮膚人種涌向街頭。在波爾多當鋪外大量堆放著原南方軍軍樂隊的樂器,在這里黑色皮膚人種文化與西洋樂器實現了真正的結合。黑色皮膚人種們使用非洲傳統的班卓琴加上手工制作的鼓和打擊樂,配合著南方軍丟棄的西洋管樂器,在街上形成樂隊游行演奏,這成為最早的爵士樂隊原型。因為南方軍樂器廢棄讓解放的黑色皮膚人種們獲得了短笛、長號、大號、行進打擊樂等銅管樂團樂器,在當地法國風格進行曲和鄉村音樂演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黑色皮膚人種靈歌的音樂風格。時間也推移到了世紀交替的時候,而此時,美國黑色皮膚人種音樂的三大支柱,布魯斯、雷格泰姆以及爵士樂終于齊聚一堂,這也成為爵士樂歷史的真正開端。所以,爵士音樂的發展也是與奴隸制國家大背景、奴隸解放、黑色皮膚人種地位升級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爵士樂隊訓練需掌握律動
優秀樂隊在實際的表演過程中,要求每一位表演者除了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求具備敏銳的聽力,以便更好地判斷和控制音樂的律動。在爵士樂中搖擺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爵士節奏。為了記譜方便,搖擺節奏樂曲都在樂譜速度標記后用英文swing標注,有此標注意味著整首樂曲后半拍的八分音符,都將演奏成八分三連音的最后一個音。而如果第一拍是八分音符的話,它的時值將是兩個八分三連音的時值。搖擺的節奏因其將三連音三個拍點中的第一及第二個音符用連接線將它們連起來,整個的節奏就有一種輕盈跳躍的感覺。在音樂教學中,每位學習者都需要進行視唱練耳,根據每一個音區的單個音或多個音加以判斷,長久的練習才能更好地對自己容易出錯的部分進行快速調整。樂隊訓練時可以將拿到手中的分譜進行視唱練習,掌握好音準和爵士節奏。此外,音符時值直接決定了整首曲風的變化,如果在唱譜練習中有一個時值唱的不準確,后期所呈現的效果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因此,對于唱譜特別是時值節奏的掌握,平時多查找一些相關風格的樂隊樂譜或音頻資料,讓頭腦能夠長期接受此風格的熏陶,形成比較固定的記憶模式。同時也可以使用節拍器進行節奏訓練,從長久的練習中得到準確的律動。在排練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多加練習聽的能力,相互融合,真正表演的時候達到流暢的效果。[1]
三、爵士樂隊訓練需重視把握吐音
爵士樂隊中的常用管樂器有薩克斯管、小號和長號。其中薩克斯管又分為高音薩克斯管、中音薩克斯管、次中音薩克斯管和低音薩克斯管。這些管樂器在演奏保持音、連音起奏、非連音、斷音、重音(短斷音)時都需要使用吐音的奏法,這樣更能表現出爵士樂的各種表情和音樂效果。小號和長號就樂器而言與管樂團樂器一致,但薩克斯管吹奏古典作品與吹奏流行作品時,其使用的樂器笛頭的內部構造是稍有不同的,所以進行吐音吹奏時效果也有所不同。
使用爵士薩克斯笛頭進行薩克斯的單吐音練習,在實際的表演中是最常見的一種吐音方式。既要有正確的口型,還要注意舌頭在整個過程中的技巧,舌頭呈自然放松狀態,合理把握氣流的運行方向,長此以往的堅持才能在后期增強舌頭的協調控制。爵士樂隊中管樂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操之過急一味求速度,要先慢后快,先易后難,吐音演奏的時候依靠必要的力量及位置變化,氣息的強弱關系等方面開始,也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來輔助發音練習,有些樂曲中不會有吐音發生的標記,這就要求練習者有極強的專業知識儲備,保證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靈活處理、運用,因為在整個演奏的過程中會有切分音,弱起小節,各種裝飾音上的添加,很多愛好者看到這些符號就產生了畏難心理,殊不知這些一一攻克并非難事,在實際訓練的時候更要重視這些音的變化。樂隊訓練最重要的就是整齊劃一,管樂樂器演奏對于整體音樂的表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
四、爵士樂隊訓練需掌注重技巧把握
第一,每一次演奏之前,表演者都要對所用器樂進行提前調試,有的時候即使是長期使用過的樂器,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也會出現狀況,在演奏部分音域音符甚至超吹的時候,表演者利用氣息上下的幅度變化,將呼吸調勻,氣沉丹田,依照音的高低可以輕聲哼唱,如此反復練習,加深對氣息的適應能力。很多時候表演者可根據自己的發音習慣及特點,將各種哼名和唱名進行有效訓練,將一些基本的發音訓練多次重復之后在觸摸樂器,按照要求調節音準,把握音樂起伏波動,這樣才能使音的準確性更加提升,展示給觀眾的效果更佳,這作為其訓練的關鍵一步,無論是專業的演奏者還是普通的基礎愛好者,都應該將這一基本功練扎實,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才能表演得更加出色。
第二,任何表演者在拿到一首譜子的時候,都要進行一小節一小節的唱譜工作,認真觀看每一個音符的時值長短,必要時打上節奏、手里打上節拍、大聲地唱出來,在心中有一個整體節奏把握,對于容易出錯的部分更要加以重視。對于擊打樂器的訓練很多人都會出現手腳配合度不高。像爵士鼓練習的時候,首先要將四肢的配合度提高,達到演奏效果協調一致,同時,爵士鼓的擊打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同時進行,二是交替運用。在訓練的時候必須仔細聆聽節奏及時值變化。最后,手的交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較快掌握,但是一旦加上腳踏就會出錯,演奏者可以先進行手的雙向練習,然后加上單腳最后利用雙腳,最后整體進行完整的演練,以此逐步達到手與腳的統一。在進行合奏訓練的時候選擇專業的教材作為參考,不能盲目地根據各自的喜好選擇,樂隊指揮根據每一個人的音色特點,安排合適的樂器聲部。將每一個人的適合區域劃分清楚后,指揮者進行編排、訓練,整支樂隊所表演的內容才會逐步完善才能展現更多精彩。
第三,影響一個樂隊演奏效果的就是速度,針對不同的曲譜都有各自的速度要求。例如爵士鋼琴聲部的演奏,手指的快慢牽動整個腕部的力量,優秀的表演者能夠迅速,準確的進行手位變換,從而將一首曲子演繹得淋漓盡致,要想達到這種效果,慢練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在此過程中讓大腦有一個肌肉記憶,無論是彈奏姿勢還是單個音的認識,手指的迅速移動要與實際的彈奏動作統一,注意音色及強弱變化關系,此種練習需要在長期的慢練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四,傳統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的音樂改編發展趨勢,促使其風格迥異,類型多變。首先,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曲風類型,把其中的旋律、節奏、情感得以有效吸收、學習,取其精華,廣泛吸收其中優秀的內容,然后將其實際運用到已有的創作風格中去,形成爵士樂隊獨有的特色。其次,長時間的多次聆聽,對曲譜的視唱練習,能夠讓演奏者清晰辨別每一首音樂的音符時值及前后拍的變化,要做到這一點對于學習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只要堅持鐵杵也能磨成針。通過多次反復地聽辨練習過后,對其風格有了一定的熟悉,跟隨演奏者的音樂動機及寫作背景,觸發音樂靈感,從而提升整個爵士樂隊的即興演奏能力。最后,將生活經驗和音樂系統訓練進行整合,形成爵士樂隊自己獨有的風格,樹立正確的觀念理念,掌握爵士演奏技巧,提升實際演奏水平。
五、結束語
歸根結底,爵士樂隊的發展除了社會客觀因素的影響外,爵士樂本身的音樂魅力更為重要。通過組織樂隊排練,加強爵士樂器演奏者情感與技術的融合,來表現爵士樂的張力和爆發力。演奏者從中情感得到釋放,聽眾們接觸爵士音樂文化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不僅適應了當下的時代潮流,發展了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還能滿足大眾對精神需求的不斷追求。
參考文獻:
[1]王洪峰.淺議大號的練習與演奏[J].音樂生活,2007(03):64-65.
[2]張放放.西方浪漫主義早期與中國20世紀上半葉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藝術之比較[J].藝術研究,2015(0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