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摘 要: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在當前教育階段,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既可以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又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的閱讀、古詩文、寫作等教學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合理設計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探索中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鑒于此,筆者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個角度來進行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課堂教學;課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0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43
小學既是學生發展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時期。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進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在教學時依舊以知識與技能為主。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類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方式,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助力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于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論述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一、深挖教材課文,引入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體現在漢字本身、中國古建筑、價值觀、世界觀等內容上。而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文化內容在小學語文教材的各類文章中有豐富的體現。因此,要在教學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就需要從教學內容本身入手,通過深挖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建立教材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橋梁,完成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尤其是在近幾年來的小學語文課本教材中,國家大力倡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極推出與之相關的語文教學內容,并且按照一定的單元素材進行有效的知識教學。
教師還應該從課本教材角度出發,深入挖掘與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相關的課本內容。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課本教材知識的學習來深入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而且還應該通過日常的教學實踐,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帶給他們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巨大改變,以及人格魅力上的提升。同時,對于學生而言,課本教材知識是基礎,也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就更應該深入挖掘課本教材知識,從而巧妙地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日常的課本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與滲透。
二、重視古文教學,理解優秀文化
古文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載體。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古文教學,充分展示古文的美感以及蘊藏的情感價值,讓學生在古文學習之后產生對古文的學習與傳承興趣。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理解能力有足夠的了解,意識到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文是較難理解學習的語文內容。因此,教師應當應用情境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方法,輔助學生理解古詩文以及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知識教學讓學生通過經典古詩詞誦讀來深入地理解這些優秀的古代詩歌。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還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讓這些小學生通過日常的誦讀與學習來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些古詩詞背后的深層次含義。對語文古詩文教學知識來說,要做到“知人論世”,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學會背誦古詩詞,而且還應該了解與古詩詞相關的古代文學常識,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文學知識的學習來感受到經典古詩詞帶給他們的魅力。無論怎樣,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是人類精神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我們不僅應該重視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古文知識教學,還應該通過有效的教學來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這些古文知識背后深層次的內涵。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都是古代詩人通過古詩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這些更需要學生去進行深入的學習。
三、引導作文訓練,發揮文化價值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能夠對學生的文化素養產生積極影響,但是不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應用相關的優秀文化內容,既能夠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又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學科中的價值,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閱讀、古詩文等教學內容之中,還需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在作文教學與訓練中。
小學階段的古文以古詩為主,并且包含部分成語、歇后語、諺語等內容,這些內容都包含一定的意蘊,在表達方面比小學生尚顯稚嫩的文筆更加優秀。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設計“微寫作”教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基于單元主題回憶所學過的古文內容或者基于本節課所學的古文內容進行課堂練筆。這個作文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日常的古文知識教學過程中進行。所以,為了更加積極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這種訓練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教學安排來進行,按照每個單元的主題模塊給出每一個特定的練筆內容,從而讓他們根據這些內容來發揮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些特定的內容來進行古文作文的訓練。
四、設計課堂活動,展示趣味內容
除寫作訓練外,教師還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文素養發展聯系在一起。即教師可以設計長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構建展示優化傳統文化內容的舞臺,讓學生在課后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優秀文化內容,并在課堂上花費幾分鐘時間向其他同學講解。通過設計這樣的活動,可以達到多種目的,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在現實中,教師可以在每次連堂課中劃分出五分鐘的時間,用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可以制訂規則,讓學生依據學號序號逐一上臺分享。學生分享的內容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語文內容相關,具體方向不做要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應當實現制作相應的文稿,將學生可以選擇的內容列舉在文稿中,并提前三天與需要上臺分享的學生溝通。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文稿中登記節日、成語、歇后語等內容,并各舉例子。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則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在設計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的同時,教師的規則設置盡量要做到合理化和有趣性,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轉化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在這個分享的活動中,學生對自己所了解到的與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相關的內容也是一個輸出的過程,不僅增強了他們對知識的深層理解與認知,而且還增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創新作業內容,拓展滲透途徑
教材與課堂教學活動雖然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課堂時間以及教學內容的限制,教師能夠滲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當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在語文課后作業中,即基于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自由搜集相關的內容,以此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視野,并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從作業角度來不斷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知識內容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學習到不少與春節相關的文章或古詩詞,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與此內容相關的文學知識,讓學生盡情發揮,做一些與春節活動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或交流分享活動,甚至還可以自己創作與春節節日氣氛有關的作文或古文等,給學生充分展示出一個新的語文學習園地。由此看來,從多方面來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不斷地增強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繼承與傳播的意識。
六、創新課外實踐,培養傳承意識
語文這一學科也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中,教師應當創新課外實踐活動內容,通過合理地設計將實踐活動與優秀傳統文化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中主動接觸、了解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培養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在現實中,教師應當與學生的家長進行良好溝通,基于當前階段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家長提出相應的課外實踐建議,將課外實踐活動與校內教學聯系起來,提升兩種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我們可以將與優秀傳統化知識相關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機的融合,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兩者結合對于他們知識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培養他們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尤其是近年來有不少學校將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納入了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就更應該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的傳繼承、傳播與弘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內涵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優秀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與提升。
七、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小學生與傳統文化聯系的重要介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價值,以此增加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動力。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優秀傳統文化在各類教學活動中的滲透與展示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將傳統文化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同時,教師還應積極有效地設計課堂教學,尋找多樣化的教學途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人類經久不息的一筆寶貴財富。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與語文課堂教學知識進行有機的融合與滲透,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黃新平.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12).
[2]馬西剛.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30).
[3]張房玉.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6(11).
[4]陳培鋒.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J].信息周刊,2019(15).
[5]王學文.試論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J].名師在線,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