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山
摘 要: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是學生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學的核心目標便應當是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樹立健康科學的社會觀念以及自然觀念,提高整體創新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擺脫傳統素質教育評價與應試教育體系,進一步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以及培育重要性中如何貫穿落實社會責任教學,并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價值觀念,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社會責任;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73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進行有效的創新教學創新,都應當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上。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發展指明方向,有效遵循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成長。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能夠加強生物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有效融合,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可以通過生物實驗落實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培養核心素養的要求
由于高中生即將離開高中階段進入大學,在不久的將來會承擔建設社會的重要責任,所以必須要具備優良的品格,提高個人修養,能夠關心社會弱勢群體,建立家國情懷。高中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培養主要是體現在科學素養培養上,學生應當了解必備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學習技巧與方法,通過樹立正確的思維價值觀念,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思考,所以科學精神屬于科學素養的核心實踐能力則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加強學生德育教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塑造良好品格,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迎接社會與挑戰,這是當前高中教師應當承擔的重要職責。基于信息化時代下教師應當提高自身教學能力,不僅要確保所教的生物課程能夠有效貼合現代教育理論以及育人觀念,同時要將自己的專業做大做強,從多角度搜集教研內容。德育教育不只是服務于學生,更應當是引導學生進行道德推理與判斷能力,在德育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形成良好行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教師應當以自身為榜樣要求學生,做到之前自己必須要做到,才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教師能夠以身作則,相比較傳統的空洞教學而言更加具有優勢,所以必須要將培養核心素養貫穿于實踐教學過程中。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當前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生命科學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在生物學科教學當中,教師要充分地將生物與社會責任感相互聯系,使學生能夠了解生物學習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加強學生在生物學習當中的熱情和動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時,要思考生物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也要使學生了解遺傳基因和人類遺傳病以及污染等各項知識點,強化學生在生物學習當中的思維活躍性和思維完善性。教師也要在引導學生學習生物基礎知識過程中,拓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創新教學情景,在教學情景當中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空間和時間,強化學生的生物探究思維,提升學生的生物知識獲取效率。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和強化提升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完善學生的生命探究能力,使學生在社會事務當中更好地體會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三、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中社會責任在教學中的貫穿與落實策略
1.利用教材資源,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生物學屬于實驗性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所以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有效建筑教材資源,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在高中生物知識教學當中,由于高中生物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很多生物知識呈現出復雜且抽象的狀態。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進行教學的引導,強化學生在生活當中的感悟能力,并且增強學生認識到生活當中所存在的生物知識。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當中積極地滲透生活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生物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現象,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在生活當中利用生物知識來進行解釋和思考。
2.優化教學設計,培養社會環境素養。教師要在教學方案設計當中突出以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策略,并且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生物課堂當中充分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習動力。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增強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傳統教學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死記硬背,通過背誦考試重難點或者是圖像進行記憶,但是此種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思考,導致學生所學習到的知識,雖然能夠應付考試,但是卻出現難以實際應用等各類問題。所以必須有效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社會環境素養,學生生活與社會之中所學習到的生物知識主要是與自然和生物有關的,所以教師應當將知識與生活內容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社會環境素養,有助于規范學生的行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
3.將社會性科學議題,引入到生物課堂中。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當中,要通過生物與社會的聯系來進行生物思維的引導和強化。教師可以設計生物學的社會化議題,引導學生利用社會化議題來逐步考慮生物的學科特點。教師通過熱點性的話題能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強化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動力,使學生在生物學習當中將社會化議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探索,從而逐步地強化學生的生物學習觀念提升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獲取能力和解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