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梅
摘 要:社會責任感是社會對于學生的基本要求,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感,才能夠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為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高中政治教學與社會責任感之間存在一定的契合性,通過政治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探討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政治;創新教學;社會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8-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8.075
社會責任感簡單而言,就是對社會應當主動承擔的責任,是個人對于社會付出的意識,也是一種自我覺悟。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根據當前的發展情況,能夠看出社會責任感教育存在缺失主要原因有教育認知和教育資源與教學方法等眾多方面,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借助時政教育,將枯燥的教學變成趣味課堂,通過時政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夠使學生被時政本身的特點所吸引,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一、社會責任概念及重要性
社會責任是一個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需要在社會當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是對個人和社會應負的責任,也是個人的一種覺悟。教師在高中教育教學當中,要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要增強在高中課程當中的教學高效性,使高中學生在課程學習當中把握課程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深入性的思考,并且結合自己在生活和學習當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來進行積極的探究。教師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強化學生的實踐探究意識,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當中健全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素養,有助于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要在高中實踐教學當中,增強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度,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經驗,增強自身的明辨是非能力,并且在實踐探索當中,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更好地盡到學生應盡的義務,強化自身的言行舉止和道德品質。
二、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缺乏實踐能力
教師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當中,通過教學引導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積累能力和探究意識。由于學生在實踐學習當中缺乏操作性,在面對眾多社會問題時難以有效分析和探究,所以不能夠采取正確的措施開展學習和探索工作。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導致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想提升和拓展,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當中養成正確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導致學生缺乏一定的實踐和探究能力。
(二)不良風氣影響,難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由于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世界各行各業之間的聯系也較為密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各行業之間交融越來越頻繁,互聯網增加人與人之間溝通和交流的頻率,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學校教學當中,部分教師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和拓展,導致學生并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意義,所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才能夠強化學生在學習成長當中的進步性和探究性。
(三)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要通過理論性的教學引導,強化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的初步認知能力,要通過自身的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在高中政治當中的知識把握能力。但是在素質教育影響下,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心理方面的疏導,導致學生在提高自身個性化素質時,難以將自身的綜合素養,以及學習能力融入主體學習當中,缺乏學習的主觀意識,教師在實踐教學當中,難以對學生主體地位進行確認,導致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的學習意識得不到提升,所以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夠完善。
三、高中政治課程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方式
(一)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由于現代化高中教育教學方式是教師所推崇的教學新形式,教師要在當前教育實踐當中積極提高高中課程教學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通過強化自身的教學內容利用互動式的教學行為,在教學當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念,保證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當中,完善個人綜合能力和探究意識。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性格特點,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演講和討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在探究和思考當中,具備一定的責任觀念和學習能力,方便更好地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
(二)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教師在政治課堂教學當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領悟能力,來進行課程的拓展和思想上的聯系。教師在政治教學實踐當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在成長和發展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也通過循序漸進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從內而外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當中掌握思想政治與自身素質培養的重要聯系,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在學習當中的科學學習意識。
(三)教師注重以身作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在學習中的良好學習習慣,對于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啟發的重要性,所以教師要在實踐教學當中,通過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教師也可從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為學生塑造科學的思想品德。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養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多與他人進行溝通,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積極幫助老弱病殘,樹立科學的社會責任,才能夠在學習成長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學習理念。
(四)挖掘現有教材資源,豐富學生學習視角
教師要善于在實踐教學當中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且做到心中有數,增強高中生在思想政治當中的學習動力,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成長和發展中,具備一定的目標意識和探究精神。教師也要明確列出相應的教學內容,在高中政治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完善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教師要著重分析高中政治教材當中關于責任感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凸顯出責任感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有計劃的引導和培訓,使課程要素能夠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當中。教師也要在課程教學當中融入社會責任感知識教育,在實踐教學當中做好教學的領頭羊,通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對問題的探索能力,深入挖掘社會責任感與社會熱點話題進行教學的拓展。如當今社會當中的市場經濟秩序和資源性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和思考當中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和正確學習觀念,提升學生以身作則的能力和思想素養。
教師也要充分利用高中新課程教學中的社會責任感,強化學生在書面課本中的知識掌握能力,并且在教育實踐當中提升社會責任感,完善隱性課程的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當中的社會責任感,隱性課程主要包含課外讀物報刊以及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料,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政治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在實踐教學當中根據自己對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來進行滲透和對比,強化學生在對比當中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通過民主和諧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開知識的大門,使學生在知識探究和學習當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逐步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充分利用探究辯論會,進行教學滲透
由于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很難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教師就需要在教學實踐當中通過積極的創新教育教學形式,利用研討會等各類活動形式,吸引學生主動融入活動當中,使學生在活動當中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強化學生在活動當中的知識獲取效率,提升學生在活動當中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演講會的形式,促進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當中形成正確的認知,使學生提高自身的思維活躍度,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和道德觀念。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爭議性的教學話題引導學生在探究和討論當中發表各自的意見。學生在發表意見的同時,能夠學習他人的思想長處,從而逐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要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當中學會反思和探索,多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思考觀念,同時要提醒學生在思考和探求當中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和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民主政治生活》這一節內容時,就可以使學生通過民主決策,以及教材當中的圖畫來進行探討,思考精英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優缺點,強化學生在討論當中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師通過此次辯論會的形式,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意識養成,還能夠完善學生在成長當中的科學思想觀念,使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性。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在提出看法的同時進行思維的拓展和提升,強化學生思想與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學習思維,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不僅要學習科學知識,更應當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學生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要責任,所以學生必須要有擔當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付維青.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學周刊,2014(17).
[2]陳秀玲.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信息周刊,2019(10).
[3]李德慶.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才智,2017(20).
[4]李小燕.高中政治課堂實施互動教學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