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倩昱
摘 ?要:從過往“幾何”的課程內容和目標看,小學階段主要側重于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本文將根據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幾何概念滲透的現狀,制定相關的實施與改進策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教師要通過幾何概念培養學生對空間的認識能力。
關鍵詞:幾何概念;小學數學;小學數學課堂
幾何概念本身較為抽象、乏味,往往會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能動性不強的學習狀態。我國最新頒布的《數學課程標準》已把“幾何”擴展為“空間與圖形”,明確了“空間與圖形”主要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和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及其變換,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幾何概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的教學現狀
目前有部分教師在概念的教學中存在對概念的本質揭示不透徹、忽視概念間的相互聯系和綜合應用等問題,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幾何概念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此外因為教學手段較為單一,再加上幾何概念本身較為抽象、乏味,造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能動性不強的教學現狀和學生對概念理解不透徹、概念的表象不清晰的后果,學生在運用概念進行判斷、選擇等練習時往往不知所措。
二、幾何概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意義
開展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探究幾何概念,有效滲透課堂的途徑和方法,加深對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知識系統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創造力,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策略,對落實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也有利于改變學生怕學幾何知識和厭學空間知識的不良狀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三、幾何概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策略
(一)學習位置,建立幾何模型
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抽象化概念,尤其是幾何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建立模型的教學方式,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的教學為例,先拿出一張地圖,試問學生能否進行東南西北方向的辨別,接著以地圖上的“甘肅省”為中心建立直角坐標系,引導學生以“甘肅省”為參照物,先進行簡單的正東、正南、正西、正北的基礎方向辨認,再逐步加大難度,如東偏南、西偏北、北偏東等方向的省份尋找。接著拿出量角器對方向進行更加精準的把控,比如以“甘肅省”為參照物,讓學生測量北偏東30°的方向有哪些省份,進而讓學生自主探究,親自量一量,說出不同省份的位置。通過地圖讓學生來辨別方向,學會表述具體的位置,打下基礎后,建立一個新的直角坐標系,標好方向,保證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較為一致的數據。學會將方向和距離進行綜合的表述,將位置進行準確而具體的表述,從而掌握“位置與方向”的學習內容。
在上述的教學案例中,通過對地圖的應用,將方向的學習逐漸深化,在建立直角坐標系及具體的測量和表述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能夠準確又具體地表述方向,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位置與方向的概念也更加深刻。
(二)觀察物體,實現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肯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边@就需要教師用更加直觀的推導方式對概念進行細致又準確的解讀,堅持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直觀的推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要先準備好教學器材,比如籃球、長方體紙盒、玩具等,讓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將觀察到的圖形畫出來,并標注所觀察的方向。為了更加直觀地對形狀進行觀察,可以采用投影的方式,將距離固定,將籃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投影在幕布上,請學生自己測量投射籃球的直徑,然后轉動籃球再觀察投影的形狀大小有什么不同。接著用同樣的方法觀察長方體的前、后及上、下的投影形狀,發現有什么不同。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操作,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順著學生的思維走,將教學的內容逐漸滲透在操作的步驟中。
(三)圖形變換,激發思維意識
圖形變換,有軸對稱、平移、旋轉三種基本的幾何變換,還有作圖操作、利用比例知識進行放大和縮小。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對圖形的轉換進行講解,在變形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觀察變換過程中的規律,總結相關的學習經驗。還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將一個物體用紙殼粘合在一起,通過對其展開拼湊過程了解其結構與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空間感。幾何概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需要學生進行充分的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索所學的知識內容,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就能更好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開展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的研究,加深對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知識系統的了解,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改變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空間感,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
四、結束語
針對新課標所提出要求的新變化,如何更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是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的目標。因此,進行《空間與圖形》中位置、觀察物體、圖形與變換概念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了解我校師生在空間與圖形中教學與學習的盲點,促使廣大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于加強教師理解新教材編排這些內容的重要意義和在教學中要實現的具體目標,通過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的研究來推動整個課堂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董少峰.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20(02):115+117.
[2]陳鏡羽.論小學數學幾何概念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1):159-160+4.
[3]姚嵐.幾何概念教學,行走在生動和深刻之間——范希爾理論對“認識射線、直線和角”教學的啟示[J].教育觀察,2019,8(37):1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