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陽

【摘要】 目的 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應用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6例。對照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 觀察組患兒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炎癥指標、肺功能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312, P<0.05)。治療后, 觀察組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別為(9.8±4.4)、(3.9±1.5)、(16.8±7.2)ng/L, 均低于對照組的(14.1±6.3)、(7.7±3.7)、(23.3±8.1)n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最大呼氣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病情控制具有顯著成效, 有助于改善患兒的炎癥因子水平, 安全性高, 且患兒肺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甲潑尼龍;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肺炎支原體感染;炎癥免疫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5.056
肺炎支原體感染多發生于兒童, 是常見的嬰幼兒呼吸道傳播疾病, 患兒自身的身體免疫力差、抵抗力差, 由此, 臨床必須開展積極、有效治療, 控制病情發展, 并減少不良反, 確保治療安全[1]。在常見的治療藥物中則包括布地奈德、阿奇霉素等, 本文則結合了甲潑尼龍, 從而分析不同藥劑作用下的病情改善結果。本文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體感染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治療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3例, 女49例;年齡2~11歲, 平均年齡(5.2±2.9)歲。多數患兒有咳嗽、氣促、發熱等病癥, 部分患兒則有胸痛、咳嗽等, 在檢查中血清特異性抗體為陽性。將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6例。排除對治療藥劑過敏以及心肝腎器質性疾病的患兒。實驗的開展均得到了患兒家屬的同意, 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實施常規治療, 如平喘、止咳。對照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 即在治療初期給予阿奇霉素10 mg/(kg·次), 1次/d, 間隔4 d后, 再連續用藥3 d, 10 mg/(kg·次), 1次/d, 再間隔4 d后繼續上述治療措施。觀察組采用甲潑尼龍聯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 阿奇霉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甲潑尼龍1 mg/(kg·次), 1次/d靜脈滴注。兩組均連續治療7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炎癥指標、肺功能指標, 分析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兒抗體檢查為陰性, 且肺部陰影完全消退;顯效:患兒抗體檢查為陰性, 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 肺部陰影吸收改善;有效:患兒肺部陰影部分吸收, 且臨床癥狀有好轉;無效:上述指標均未發生變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炎癥指標包括IL-6、IL-8及TNF-α。抽取患兒靜脈血, 在采集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對血清中TNF-α水平進行測定。肺功能指標包括PEF、FEV1和FVC。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痊愈20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3.5%(43/46);對照組治療痊愈14例、顯效12例、有效9例、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76.1%(35/46);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312, P<0.05)。
2. 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指標對比 治療前, 兩組IL-6、IL-8及TNF-α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別為(9.8±4.4)、(3.9±1.5)、(16.8±7.2)ng/L, 均低于對照組的(14.1±6.3)、(7.7±3.7)、(23.3±8.1)ng/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 兩組PEF、FEV1及FVC%水平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PEF、FEV1及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兒尚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但有輕微的嘔吐和惡心問題, 均得到了改善控制。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感染屬于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 以秋冬季節更為常見。以學齡前兒童為高發群體, 該疾病與機體免疫紊亂有關[2]。支原體肺炎發生后會導致免疫應答, 隨后則會出現干咳、痙攣性咳嗽等癥狀。當患兒感染肺炎支原體后, 病菌可以在體內停留較長時間, 這也是疾病容易復發的因素, 如果不及時治療, 則會引起其他系統功能病變[3]。患兒在臨床上則有發熱、頭痛等表現, 但很多家長以為會是普通感冒, 故而缺乏重視, 沒有及時就醫治療, 而病程的延遲也會導致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