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美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要將“立德樹人”作為目標,在增強學生理論基礎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本文探究了目前在道德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和建議,希望可以提高中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策略;現狀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法律意識和政治意識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學生的德育建設,增強學生的實際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提升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中學課程體系教學的過程中,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有所忽視,有些教師仍然使用枯燥的講解模式,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灌輸教育,學生的主動性難以發揮,對道德和法治學習的目標以及內涵都不清楚,存在極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甚至有些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感興趣,不愿意參與到主動探索和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其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比較少,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教學,課程基本上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對教學效果的升華還不夠,難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所降低。
二、改進策略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將立德樹人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更新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另外,還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立德樹人的內容,在中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涵蓋了很多方面以及很多領域的德育建設。比如:在學習“學會待人接物”一章的內容時,要做到 “友善”、“誠信”,老師可以借助身邊事例或相關的案例來啟發學生;又如:在講解食品安全問題、誠信經營問題時,可以將其制作成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在觀看案例之后進行討論,總結出案例中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并引導學生樹立誠信友善的做人原則,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其次,教師還應該和學生進行密切的交流互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制定具有趣味化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做守法的公民”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然后分別整理我國憲法的相關知識,并將其制作成為海報或者手抄報的形式,然后小組之間進行評比;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法治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到社區或者公園宣傳法律知識,鼓勵學生深入對法律的理解和認識,懂法,守法并能夠用法,從學生的思想理念中強化對法律的感悟,進而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此外,在立德樹人的理念下,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還需要將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等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同時還要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精髓有效滲透,從文化中汲取立德樹人的內涵,比如:教師可以在節假日或者紀念日,帶領學生為烈士獻花,或者讓學生參觀紅色革命根據地,旅游景點,博物館等場所,為學生講解歷史背景、文物知識以及人物事跡等,中學生實現知行統一,踐行核心價值觀,樹立愛國情懷、民族精神,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使命感,堅決維護祖國的統一,學習革命先烈不怕犧牲、艱苦奮斗、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偉大精神。這樣中學生的德育建設就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也會有更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得以凸顯,從中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出發,讓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感悟道德與法治的精髓。
三、思考與建議
對于中學生來講,其正處于青春期,思維比較活躍,同時行為也很容易沖動,雖然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和觀點,但是社會閱歷比較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還比較低。中學時期也正是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從中學生的思想方面出發,引導并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端正自身的行為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的態度,能夠極大的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對立德樹人的理解和應用,通過不斷地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氛圍,激發中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讓其能夠主動學習法治方面的知識,推動我國法治事業的發展。
此外,教師還應該通過更加合理和系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要測評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從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以及課堂表現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于部分學生,教師還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引導其尋找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正確方法,進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實踐應用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思想素質,為學生樹立學習的典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提高中學生德育建設。
四、結論
中學思想道德素質的教學應該不斷的與時俱進,有效的結合立德樹人的理論,根據學生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和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設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室應該靈活的應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其次,課堂教學不要停留在理論層面,要設置一些實踐環節,讓學生能夠參與進來,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通過實踐學習領悟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知法、懂法。
參考文獻:
[1]臧小蘭, 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9 (13):64-65.
[2]陳小偉. 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13):85.
[3]許誠全, 淺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時代教育,2017,000 (008):15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