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梅
摘要:小學生存在著閱讀能力薄弱、理解能力較差的情況,運用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有側重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對文本邏輯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基于此,文章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整本書閱讀是與片段閱讀相對應的一種閱讀方式,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對于學生而言,整本書閱讀的閱讀量更大,文本中包含的信息更多,同時整本書的文本會呈現出嚴密的邏輯性框架,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但是,由于整本書閱讀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也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聯系前后文,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失去閱讀興趣所導致的各種閱讀問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閱讀特點與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完善教學設計。
一、選擇新穎的切入點
閱讀活動的主體是由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了解文本主要內容,但是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之前,通過設計趣味性的導入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的導入設計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質量。在組織整本書閱讀時,由于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量較大,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選擇新穎的切入點進行導入,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驅動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教師可以搜集與整本書閱讀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視頻,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與單一的文字或教師口頭講解產生明顯對比。在觀看完圖片或視頻之后,學生會想要了解其中的具體故事,進而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除此之外,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教師也可以創設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具體情境,設置懸念,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通過閱讀的方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對于學生閱讀之前的導入,教師所選擇的切入點應當新穎、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無論是在導入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導入形式的選擇上,都要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探討具體文體的閱讀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學生的閱讀狀態也會影響其閱讀質量。小學階段的閱讀不僅包括學生對簡單文本內容的理解、梳理文章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還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掌握簡單的文體知識。因此,教師要通過具體的閱讀內容,明確其文體,然后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一文體的閱讀方法。小學生所接觸的文體主要以童話、寓言、散文、傳記居多。不同類型的文體在寫作時所運用的表現手法和結構有所差異,學生在閱讀中所運用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也是不同的。由于小學生缺乏整體閱讀的觀念,很容易在閱讀過程中出現忽視重點的情況,從而導致閱讀效果不佳,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一文體的主要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三毛流浪記》這本課外書時,教師幫助學生明確文體、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本書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人書,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由于其內容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在組織學生閱讀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圖文結合,結合歷史背景來品味三毛的經歷,讓學生了解流浪兒童的悲慘遭遇。
三、靈活制定閱讀計劃
整本書閱讀內容量大,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合理規劃學生的閱讀,可以確保閱讀教學順利實施。如果教師放任學生隨意閱讀,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閱讀質量低的問題,不僅不能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還會出現浪費時間的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閱讀進度單,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閱讀計劃。教師不僅要將整本書的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部分,組織學生利用不同的時間完成閱讀,還應當積極組織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進行相關的寫作練習,記錄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在制定閱讀計劃時,如果教師發現閱讀量過大,或者閱讀間隔時間較短,影響學生的閱讀質量時,應當及時調整閱讀計劃,確保閱讀計劃完全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班級內學生的閱讀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教師也可以制定不同的計劃,使班級內的學生都能選擇與自己實際相符的閱讀計劃。
四、結束語
選擇新穎的切入點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激發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想要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探討具體文體的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高效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還有利于學生總結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技巧。與單篇文本閱讀相比,整本書閱讀耗時更長,需要制定靈活的閱讀計劃,使之更加符合學生的閱讀習慣,有助于發揮整本書閱讀對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子怡.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施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34).
[2]周靜.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施策略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