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次仁
摘?要:新課改必然要經過一節節的課堂實踐來得以落實,而研究教學模式的目的便是構建高效課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順應新高考形勢,并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對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不斷積累經驗與成果,切實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考?物理教學?思考
在新課改的影響下,高中物理教學應從高考改革角度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在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得分技能的同時,培養其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考不僅是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形式,還是高中畢業生展示自身才能的重要平臺。通過變革高考方案,不僅可使那些更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脫穎而出,還能使高中教育更好地適應高考方案,促進高中教育的更好發展。現筆者基于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并結合相關文獻與資料,就新課程改革下的高考物理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望對相關研究及教學實踐提供有效參考。
一、夯實基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考物理教學不僅應注重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應完善基礎知識教學,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進而構建具有學生特色的物理知識體系。同時即使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如何變化,基礎知識教學都應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高中物理知識有著顯著的邏輯性與抽象性的特點,要求教師應在保證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延伸性教學,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基于物理知識抽象性、邏輯性的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對教學難度做到逐漸提高。同時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物理知識基礎后,教師還可以此作為探究學習活動與實驗活動開展的依據,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感知,體會到物理知識的魅力。例如在進行“彈力”相關知識的教學時,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對彈力的定義、產生條件、方向判定條件等相關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當在明確學生已然掌握彈力方向判定條件后,便開始自行設計與指導學生開展“彈力方向”的實驗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究或小組合作等形式完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探究能力。
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且作用于生活,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新高考形勢下,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師可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促進兩者的結合,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有效應用,從而使其具備物理知識的遷移能力與應用能力。另外高中物理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在整個教學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可很好地被調動起來,進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利于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這一季內容的學習時,教師為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物體在不受力作用時可保持靜止或勻速運動狀態”的印象與理解,便可列舉出相應的生活實例,如“極速前進的車輛在剎車后無法馬上停下,原因在于存在慣性”、又或是“被水淋濕的小狗抖動身體,水珠會借助慣性被甩出去”等,讓學生就這些例子進行積極地思考,進而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幫助他們更加了解物理教學的生活性與形象性特點,有效理解一些生活現象。
三、應用多媒體,優化與整合教學資源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學生的知識需求越來越大。通過分析我國當前的物理高考情況,我們可發現傳統物理教學中學生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在應用多媒體技術后可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整合,并增強了物理知識的形象性與生動性,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進行“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相關內容的教學時,由于這一內容本身便十分抽象,若僅是靠教師的口頭講述與教材的圖片展示,學生是很難完全掌握這些知識的。這時教師可積極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上向學生播放有關行星運動的視頻,同時對其進行語言引導:“太陽和行星間因何種因素影響而產生引力呢,那么引力運動方向又是怎樣的呢?”在教師針對性的引導下,學生必然會對視頻資料進行仔細觀察、思考與討論,進而得出“行星運動方向是太陽的自轉方向,而太陽和行星間的引力大小同行星質量呈正比例關系,又與同太陽間距呈反比例關系”的結論。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師通過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切實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并加強其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有利于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立足教材,提升學生應試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無論高考物理的內容與形式如何變化,均需要立足教材來開展教學活動。對此,教師應在全面分析新高考形勢的前提下,立足教材來設計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教材知識掌握能力。新高考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考察,因此試題在立意時強調對能力培養的凸顯,許多試題看起來是常規的考察內容,但當中卻隱含著對學生物理素養的考察,特別是試題中創設的情境與文字表達,都與高中物理教學內容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需要教師立足教材知識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增強試題新意,同時起到考察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作用。
五、結語
總的來說,新課改下的高考物理教學應做到夯實基礎、聯系生活、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與立足教材,幫助學生不斷完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知識應用能力與應試能力,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席海福.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J].甘肅教育,2019(13):178.
[2]徐清軍.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及對策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3]宋威葳.新課改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矛盾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