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功順
摘?要: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聯系,大部分的數學內容都來自實際生活,所以數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生活中各種事例都可以當作數學教材來讓學生形象化地理解記憶重點知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注重數學學科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積極地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來進行授課,提升數學教學工作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利用數學知識,最終提升總體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水平?;诖?,本文章對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高年級;應用探析
引言: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的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管是從年齡上看,還是從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來看,都不同于其他階段的學生。小學生在課堂上常常表現出貪玩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問題,這就是由此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決定的。此時,教師的正確引導顯得極為重要,教師上課的教學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表現。教師運用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就能很好地化解這一問題。
一、還原生活情境,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實踐過程之中,數學知識也不例外,本質上是對生活中各種數量關系、空間關系和位置關系等內容的抽象化。而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完美地體現出數學學科的本質和特點,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現實生活出發,借助生活中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元素、素材來還原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能夠以生活角度去理解數學、以數學去分析生活,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課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對提前制作好的PPT課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中直觀地感受這些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比如,地板磚、課桌等。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出本堂課的內容,基礎知識學習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對課本進行簡單的測量,深入領會本節課的內容。這樣的課堂無形中就創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得到鍛煉,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生機和活力。
二、以教材內容為參考,融入生活元素
教材是教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輔助工具。教師的教學內容源于教材,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材。在進行課程拓展時,教師也要依據教學內容。但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被教材內容束縛。教師需要在課前準備時,充分研究教材內容,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內容,促進教材內容和生活元素的融合。例如,在講解“年、月、日”這一課時,由于教材中除了一些具體的時間理論、概念,還創建了實踐活動,教師就要更深入地挖掘和運用教材中給出的教學活動。活動的名字是“制定活動日歷”。日歷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元素。學生對其作用也有一定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運用之前學習過的關于時間的概念,制作個性化的活動日歷。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地填寫日期,還要讓其制作的日歷與其他同學的日歷有所差別,具有自己的個性。
三、在各教學環節應用生活情境
教師應在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融入生活情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這就決定著數學教學的場所不應單純地局限在課堂上,而應拓展到各個環節中去。在課前預習、課后鞏固復習等環節中都可以融入生活情境教學法。其中在課前預習環節通過融入生活情境教學法,將會在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對于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情境,會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集中狀態,使學生更加充分地吸收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而在課后復習環節應用生活情境,將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改變單一化的紙面作業,讓學生利用自身在課堂上所掌握的知識在生活中實踐應用,從而完成課后鞏固復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運用生活情境,充分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與此同時,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使用生活化的語言,減少一些枯燥的專業名詞的使用,讓教學更加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教師也能更好地教學。只有這樣,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參考文獻:
[1]劉相華.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82-384.
[2]李慧霞.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47-148.
[3]張發祥.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