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琦
摘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互動性,對加快學生思維發散、聚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擴展學生思路等具有顯著意義。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特別是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方面,教師要充分突出互動教學的優勢,把寫作授課推向學生素養探究的較高層次。文章以高年級小學語文課程作文教學為立足點,對互動教學方式的融入和有效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互動教學;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40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特別是高年級語文課堂上,組織寫作練習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語文課程學習中的關鍵保障。小學生在寫作方面有思想禁錮,“無話可寫、無情舒展”;或者在寫作時錯字連篇、語句不順;或者在寫作時很難下筆,寫作緩慢……這些問題極大影響了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可以把互動教學方式融入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以幫助高年級學生走出寫作困境,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一、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融入互動教學方式的作用
互動教學具備靈活多變與生動有趣的模式,在教學中選擇互動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觀察能力。
(一)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對于許多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科學的互動方式,轉變原來單調的“灌輸式”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教學中自主表述觀點,溝通討論,暢所欲言,積極思考。
(二)有助于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
互動方式可以使學生學會溝通,并掌握大量的語文寫作資料,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從而提升認知水平。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寫作能力
語文寫作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不夠仔細,缺乏深度,寫作時必然無從下手。互動教學方式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并在觀察后表述自身的看法。當學生表達見解時,其他學生通過認真傾聽,拓展思維,創新寫作思路,共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高年級小學語文課程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教學缺乏趣味性
在高年級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趣味性是調動小學生寫作興趣及熱情的關鍵因素。小學生年齡較小,正處在愛玩、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階段,自制力較差,自主思想與主觀認知比較缺乏,枯燥、煩瑣的寫作教學無法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有些教師依舊采取以往的教學方法授課,比如讓學生摘抄或背誦名文美句,安排千篇一律的寫作題目訓練等。缺少有趣性的作文授課模式,使學生對作文產生厭煩情緒,加大了學生的寫作壓力。
(二)小學生寫作視野較窄
小學期間的學生年齡較小,缺少生活閱歷,寫作時受到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的制約,對于給出的作文素材及題目無從下手,寫作時如同“擠牙膏”,想到一點寫一點,語言表達不順暢,這種寫作會令學生產生寫作難的思想,從而影響他們對作文寫作的熱情與興趣,影響寫作質量與效率。
(三)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良好的寫作習慣可以幫助小學生提升作文質量。在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從寫作中找到樂趣。寫作習慣的培養,需要在日常學習中養成,比如記隨筆的習慣、每日寫日記的習慣等。培養習慣的過程較為困難,但是當學生逐步養成習慣后,將會對其寫作能力產生較大的影響。在寫作教學方面,有些教師并未認識到寫作習慣對學生學習產生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忽略了寫作練習,影響著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三、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融入互動教學方式的途徑
在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如何采用互動教學方式有效克服學生的寫作困境、怎樣提高作文課堂互動性并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重要的探究課題。對此,教師需要從互動教學方式著手,促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鼓勵他們互相批改,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
(一)用“以問促寫”的方式來發散“頭腦風暴”的思維
高年級小學生寫作時面對的最大困難是“無話可寫”“無情可抒”,事實上這是他們的思維受到禁錮造成的。對于這種問題,教師要能夠指引學生在“一問一答”的互動溝通中進行“頭腦風暴”,進一步發散思維。比如,在六年級寫作教學中,“季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因為這是一個充滿豐富素材,能夠不斷開掘的話題。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教師可以“以問促寫”的方法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比如,教師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思考:“你最喜愛的是哪個季節?”“你最不喜歡哪個季節?”“如果時間一直停留于某個季節,你會有何感受?”“來年的夏季,你有何計劃?”……教師可以在呈現問題時利用PPT配合相關的照片,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基于問題尋找靈感,進而促使學生在回憶和思辨中展開“頭腦風暴”,訓練其“文思涌泉”的敏感度。
(二)借助多媒體互動,提高教學氣氛
教師要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體驗生活的真實場景。互動模式可以不斷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感受,通過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寫作水平。
教師要靈活采用照片、視頻、音頻等模式,利用多媒體創設具體的寫作情境,和學生進行互動溝通,讓學生對所呈現出來的圖片及視頻等加以描述與想象,通過口頭表達的方式完成寫作訓練的第一步。在小學生口述環節,教師應時刻關注他們的表現,和他們溝通交流,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想法得到了教師的重視與肯定,提高學生表述的自信心與開口講話的勇氣[1]。在學生完成口述后,教師要能夠對他們的表達及感想加以評定,使學生找到不足、找到亮點。教師也要對教學中所展示的照片與視頻說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根據教師的評定完善自身的觀點,再把這個觀點記錄下來,通過完善形成一篇文章。在互動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作文修改流程,學會在寫作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文章,取得互動授課的預期成效。
(三)以“出口成章”達到“落筆成文”的效果
無論學生的作文完成度如何,都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因為創作速度也屬于語文素養的關鍵反映。所以,在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教師應當借助互動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創作速度。所謂以“出口成章”達到“落筆成文”的效果,就是強調教師在作文授課中以口頭表述的形式來引導學生,使之“先會說,再會寫”[2]。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以更快的速度把思路及想法落實在紙上。而且,在作文題目方面,教師要盡可能選擇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題目,讓他們在興趣的促使下,踴躍參與課堂探討及作文寫作。
此外,在作文教學方面,教師的重要作用還在于幫助學生把握寫作技巧,并為他們的寫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優秀素材,并將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
(四)以“增磚添瓦”進行“高樓群立”的相互批改
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上,錯字與語病屬于學生作文中的常見問題之一。有些學生曾向教師反映:“老師,我仔細檢查過了,但是我就是無法找出作文上的錯別字,只有他們提出來我才發現。”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小學生中比較常見。想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問題,教師必須要引導他們以互動溝通的方式來檢查作文。即以四人為一組的標準劃分小組,各組四位成員認真修改小組組員的作文。以自身的寫作能力為組員的文章“增磚添瓦”,以自身的能力促使組員作文質量的提高。在這種修改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在閱讀中找到他人寫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在詳細分析中發掘他人的優點與長處,進而在互動溝通中進行寫作比較,在相互批改中完成一篇篇完整的作文,使一些“碎片化”的文字變成語言世界的“高樓”[3]。
(五)組織游戲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愛玩屬于小學生的天性,在游戲時小學生可以自由釋放,表述真情實感,體現無窮的創新力及想象力。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抑制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可以使用游戲編程教學的重要途徑,寓教于樂。游戲所帶來的快樂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不再只是扮演著威嚴的角色,而是學生的好朋友與好伙伴,教師和學生在游戲中消除了彼此間的隔閡。在游戲時,教師能夠近距離地深入了解學生,全面掌握學情,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應從學生角度入手,制訂游戲教學計劃,預先考量游戲的科學性與趣味性,促進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及互動[4]。小學生在游戲中,逐步學會把自己在寫作教學中掌握的語言表述知識用在寫作中,深化文字表述相關知識。比如,在講解記敘文寫作時,教師以“我的周日生活”為題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在“擊鼓傳花”的游戲活動中敘述自己的周日生活,然后全班一同探討,看看哪個學生的周日過得最有意義。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口頭表述能力獲得有效訓練,為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把互動教學方式融進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課堂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訓練他們的作文互改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且實現了師生間的互動溝通。所以,把互動教學方式融進小學寫作課堂中,且對其展開更深入的探究,可以利用其優勢,使高年級小學語文寫作授課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李惠梅.小學語文高年級作文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名師在線,2019(25):50.
[2]李艷.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互動情景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9(15):217.
[3]邵愛華.基于互動模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13):121.
[4]龍贊.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互動情景教學策略[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