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青
摘?要:幼兒園是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個港灣,良好的家園合作會促進孩子的成長,班級的成長,這是一個雙豐收的成果。然而現在的幼兒,主要以祖輩照顧為主,入園后,接送、衣食住行皆有長輩照顧。家長往往通過簡單的電話溝通、微信等來了解班級工作和孩子情況。這樣的家園溝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能夠讓父母切實的參與到班級工作,了解孩子的成長,我們通過彩虹橋系列的活動,讓父母了解自我參與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庭教育;家園溝通;架構橋梁
家是溫暖的港灣,幼兒園是孩子進入社會第一個集體生活的場所,而孩子是家庭與幼兒園的紐帶。三年的幼兒園生活離不開家園合作,離不開家庭對班級工作的支持。讓家庭參與到班級的工作百利而無一害。
一、了解,成為彩虹橋的基石
(一)了解家庭結構——家訪
家訪,是我們了解的開始,從自我介紹開始,了解對方的談吐,語言,工作,學識等。在家訪中,我們還會看到一個家庭的生活模式,從交流中會發現這個家庭的主導地位,孩子的行為習慣,性格養成。也能發現孩子的主要養護人是誰,會從互動中發現孩子的依賴者是誰。作為老師,我們將會記錄自己對這一家庭的初步印象,為以后的工作做一個簡單的規劃。
(二)了解父母性格——隨訪
通過家訪了解家庭的結構非常有效,但是時間畢竟有限。隨訪是隨機的,通過短暫接觸和交流來了解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模式和習慣。隨訪的時機可以是來園接待,可以是父母接送、家長會等等,抓住這些時機跟家長溝通孩子的近期表現、來園變化,可以通過對話有效了解父母性格、溝通方式以及對孩子的期望。
(三)探究親子關系——約訪
隨訪是我們老師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況,而約訪是我們將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例如每個星期和二至四個家長約好時間,進行溝通,說說他們的孩子近期在幼兒園的情況,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案,達到共識,讓幼兒有不一樣的收獲!
二、溝通,架構彩虹橋的主梁
幼兒、教師、家長都有自由且相互獨立的思想,所以溝通就顯得極其重要。溝通能增進彼此的感情;溝通能消除誤解,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溝通讓我們學會換位思考,更加體諒彼此;溝通能讓人敞開心扉,有利于進一步的橋梁搭建。
(一)父母的行為——榜樣
父母是和幼兒在一起最久的人,父母的言行也可以直接影響幼兒的言行。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看父母就知道孩子是什么樣的。如果父母每天笑瞇瞇的,看到人會打招呼,他的孩子肯定也是這樣的;如果父母比較內向,不怎么愿意和別人交流溝通,那他的孩子也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初入幼兒園第一次家長會,我們就會和家長溝通關于榜樣的問題,提醒家長如果要培養幼兒的某一些能力,就要先讓自己做到,通過榜樣作用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二)孩子的興趣——了解
作為老師,時常會被家長問道,老師我們孩子喜歡什么呀,不知道他愿意做什么等問題,說明家長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和興趣。不了解說明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夠,需要家長更多的與幼兒在一起溝通交流,從而更了解彼此。
(三)教育的行為——一致
幼兒的教育是我們家長十分看重的,家園的配合不單單是一些活動中的配合,更多的是在溝通時將教育理念達成一致,理念達成一致后,那教育行為也會達成一致,幼兒園和家庭都是統一的,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都會有所進步!
三、活動,鋪設彩虹橋的橋面
幼兒園的活動是促進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開展,逐步樹立了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和教師要充分利用資源和環境對幼兒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不僅要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學會做人的道理,還要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歡快的教學環境中成長,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成長。
(一)微信平臺活動——走進
現在是多媒體時代,幼兒家長普遍是80后和90后居多,所以我們家園在多媒體上聯系較多,例如我們園部的微信公眾號,園部和班級的一些活動都會寫成文稿發送,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體驗活動等,從而提高家長參與我們幼兒園活動的興趣。此外,每個班級建有獨立微信群,群里家長和老師、家長與家長都可以沒有距離地進行交流、溝通,讓彼此相互熟悉。
(二)班級主題活動——請進
班級活動是根據幼兒情況有針對性進行組織的,小班以生活自理能力比賽為主,例如穿鞋子、穿衣服等活動,中班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親子活動為主,例如拉拉鏈比賽、夾彈珠比賽等活動,大班以五大領域和社會實踐活動為主,例如月餅制作、舊物改造等活動。
班級活動內容根據教學內容的進度、班級幼兒技能掌握等設置,所以家長想要了解班級情況或者幼兒能力發展水平,都可以從班級活動中去了解,特別是大班的實踐活動,需要家長的參與,教師將家長請進幼兒的世界,讓家長更了解幼兒,也更了解班級。
(三)親子互動活動——親近
親子活動對增進親子之間感情交流,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活動以及幼兒的成長和幼兒教育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每個學期班級和園部都會有一些親子活動的策劃,班級的親子活動有一些傳統節日的活動,例如端午節、中秋節等等;也有一些春游、秋游等郊游的活動。園部會舉行家長開放日、運動會等活動讓家長參與其中,實現家園共育。
四、收獲,踏過彩虹橋
教師:教師自身對于家長和幼兒更了解,和家長建立了信任關系,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讓家園合作有關的工作會更容易進行,我們和家長的關系也能更近一些;班級的氛圍更好了,大家相處更加融洽,話題也更多了!
家長:家長對幼兒的教育理念在慢慢滴變化,對幼兒的關注更全面了,也更愿意積極參與到班級或者園部的活動中來。而且在微信群的話題也多了,家長之間會互相交流經驗,尤其一些有特長的家長,例如溝通能力較好的、手工較好的、育兒觀念比較科學的。其他家長會樂于向她們請教,這增加了班級凝聚力,在開展班級活動中也有更多家長主動幫助班級增添材料等。
幼兒:幼兒性格開朗,對于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同伴間的感情深厚,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有邏輯性,表達能力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孩子有歸屬感,覺得自己是班級的小主人,更有一些靦腆的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變得自信了,能在大家面前大膽地表現自己了。
參考文獻:
[1]朱紅. 家園攜手,架起一座新橋梁[J]. 好家長,2019,000(014):P.187-187.
[2]袁堂明. 親子活動,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J]. 山東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