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
摘 要:語文課程是小學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文化素質的養成,影響小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形成。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著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探究,指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的相關對策,希望能為小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對策
1 前言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標準的逐漸落實,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也逐漸進行優化和完善,逐漸興起了與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課程開展的現狀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2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受到原有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很多教師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仍然以自己作為課程價值的主體,只是進行課程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育。將教育教學的重點放在影響得分較多的知識點上,對不涉及考試的內容直接跳過,影響學生思維的發散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環境中來,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其次,由于很多學校過度重視考試成績,在很多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每日練習以及課堂測驗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加強對學生題感的培養,提高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這也會造成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期間缺乏足夠的時間進行閱讀,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自主閱讀能力[1]。
3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相關對策
3.1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直接關系著語文課程開展的質量,影響學生參與語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師實際專業水平來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感悟,不能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依然延續著以往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需要結合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現狀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的培訓,使得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轉變觀念了解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方式,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2]。同時,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閱讀貫徹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中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閱讀內容的篩選,并對學生進行及時指導和幫助,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其次,教師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文學造詣,能夠對心理學相關的知識有所掌握,利用心理學的知識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學生逐漸發展成朋友和伙伴的關系,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課堂的認可,從而能夠整體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3.2 幫助學生培養朗讀的技巧
小學生相對年齡較小,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重要階段,有著很強的模仿天賦,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將閱讀指導中的教師范讀作為教育的重點,充分吸引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閱讀興趣,使學生可以參與朗讀活動。比如,在教授一篇新的閱讀文章時,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文章,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文章朗讀,并與學生共同針對文章的含義和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引領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要適當的增加一些感情,并讓學生嘗試模仿教師的情感和語氣進行文章朗讀,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需要表達的情感與內容,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愛好。其次,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朗讀指導并不指的是讓學生完全參照教師的情感和發音進行模仿,而是要求學生可以從文章、句子的情感和語氣著手,除了針對文章標點符號進行停頓之外,還需要做好感情的停頓,讀出語句語調的改變,使得整體文章富有節奏美。
3.3 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沒有辦法完全了解學生對語文的感受,同時也不能主觀臆斷學生對文章的情感。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期間,除了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主動閱讀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讀寫結合的指導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語言訓練和閱讀訓練,并通過閱讀和寫作的有機結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語感,豐富學生的感情。比如在教授《匆匆》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的原句,了解時間匆匆而過的相關句子表達方式,并對句子的含義進行深入了解,然后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復朗讀,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情感的掌握。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表達閱讀感悟,強化語感訓練,要求學生在整篇文章學完之后結合自身的體會寫一篇讀后感,表達自己對時光珍惜的情感,通過讀寫結合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4 創新語文課程閱讀方式
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方式有很多包括個人讀、默讀、領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在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年齡特點,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課文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和閱讀效果。閱讀方式的選取需要基于教學目的,不能超前或者超高,循序漸進地開展課程設計,避免一味的追求閱讀方式多樣化的問題。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具有極強的故事性、引導性和思想性。在課程學習期間,要加強學生對思想內容的把握和了解,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并在閱讀期間合理想象課文內容和課文中心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默讀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影響學生后續發展和學習的重要技能??梢杂行囵B學生的自學能力。讀書時,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并畫出重點的語句,標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閱讀課堂開展的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體現課堂的氛圍,實現閱讀者和寫作者之間的對話,教師要為學生營造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使得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參與到語文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來。學生和教師之間需要保持平等獨立、互相尊重以及互相信任的關系,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參與閱讀學習的信心,加強在課程開展期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閱讀能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而且還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成長。因此,需要加強對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工作的重視,明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和優化,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亞芬.探討如何妙用提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J].魅力中國,2017(33).
[2]關艷華.淺談語文課堂上如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J].新課程(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