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雁
摘 要: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培養的人才應是身心健康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在高中體育的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健康身心教育的最好方式之一,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增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對高中體育課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提出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關鍵詞:高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探究
體育是在學校期間改善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身體機能的一個主要課程。通過體育課堂的開設,可以有效地緩解高中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開展高中課程學習。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更好的改善學生由于心理問題產生的各種復雜情緒,有利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各種壓力,順利開展高中知識的學習。
一、結合學生心理問題,開展體育課堂教學
高中學生由于自身或是家庭的原因,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比如有的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寵溺,產生孤傲、自私的心理問題,有的學生受到單親家庭的影響,出現內向、膽怯的心理問題,有的學生由于家庭變故,會出現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在高中體育科的課堂上都會影響學生之間的體育項目鍛煉和體育課堂質量。因此,在開展體育課之前,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和掌握,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相對應的體育課程,實行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之間差異性的客觀條件,使每個學生都能選擇到適應于自己的體育項目,完成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比如針對內向、膽怯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練習合作項目,比如籃球、排球等;針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練習長跑等項目,針對孤傲、自私的學生,讓他們練習競爭性強的項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利用不同體育項目的優勢,改善他們的心理問題,真正起到身心健康的教育目的。
二、結合心理教學環境,開展體育課堂教學
在高中體育的課堂上,存在著課堂氛圍不好、師生關系不佳、場地利用不到位的現象。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心理,也影響了體育課的有效開展。在體育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第一,體育教師要做好示范的引領作用。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素質來影響學生,建立良好的心態,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夠勇敢面對,積極應對。第二,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的給與語言上的贊揚,比如有的學生在體育項目的練習上取得了進步,教師要肯定,有的學生改善了以往的學習態度,教師要表揚,以此來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和關系。第三,教師要善于利用體育器材和體育場地,在進行體育課的過程中,通過設置富有吸引力的造型和形態,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開展學習。
三、結合豐富教學方法,開展體育課堂教學
學生個體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有的擅長學習,有的擅長運動,有的擅長做題,有的擅長考試。因此不同學生之間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在體育課堂上,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首先,利用做游戲的方式來開展體育課。比如在體育課上,教師將課堂設置成游戲現場,利用游戲點評的方式對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及時的糾正和引導,以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其次,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來增強學習的信心。比如教師可以利用長跑的形式,并鼓勵引導學生在跑步中戰勝自己,用跑完全程的成功來激發心目中克服學習中困難的心理,完成積極向上的心態建設。再次,利用體育項目之間的團結合作,讓學生建立對合作學習的正確認識。比如在籃球、排球、足球等各種比賽中,認識到只有通過完美的合作才能取得勝利。最后,要引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學會正確認識自我的不足之處,從而改善學習態度。比如在參加體育活動中,有的速度擅長、有的力量擅長、有的耐力擅長,利用這種認識,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中的各種壓力。在高中體育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要不能只局限于在體育課堂上,而是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課堂內外。比如利用課外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外活動中,學生不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可以自由利用時間,而且在參加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更放松,心情更愉悅,參與度更高。通過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學習態度,效果相比于課堂教學更為良好。比如,在課外時間,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跑步比賽、爬山活動等,利用這些活動增進感情,提升能力。
四、結束語
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心理問題,創設心理教學的環境,豐富教學方法,并利用課堂外時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相結合的身心健康教育活動。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需要貫穿于學生教育的各個學科,各個階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正勇. 探討高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2020(04):218.
[2]孫志興. 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心理健康管理分析[J]. 名師在線,2019(35):65-66.
[3]王艷敏.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 中國農村教育,2019(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