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飛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核心素養變得越發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制定具體的教學方針,宏觀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設計,使教學目標與具體教學一致,提高課堂的質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變革,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師教學的一項艱巨性任務。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或多或少的影響,學生的核心素養程度并沒有顯著提升,不少教師還在過度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會讓學生的思維有所束縛,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根本得不到提升。
一、更新教學理念
(一)轉變知識本位
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面發展。轉變知識本位,教師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處理復雜事情的能力。
(二)尊重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已經獲取的知識是課堂發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強烈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教學。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前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思考的特點。在已有的知識的前提下,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大敢說出自己的質疑,讓學生從多角度回答問題,并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只有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究思考,才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設置教學目標
(一)聚焦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學生的基礎能力,也是培養學生其他能力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注重積累語言經驗,這中間包括這經典詞匯和句子的積累、語言的交流運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的時間和機會比較少,教師只是抽出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練筆,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機會比較少,課堂效果就不是太好。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的素養不僅要積累經語言驗,還要讓語言應用出來。只有在實踐中,學生將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充足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中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重視思維發展
1. 有效提問
學生如果只是單純地學習知識而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提升學生的思維,采用有效的提問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不要一直對學生追問。學生在寫作時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圍繞故事的主題進行創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對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思考,這樣才能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比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知識講授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文章中的父與子是了不起的?”學生通過思考會了解文章的本質,從而提升核心素養。
2. 分析問題本質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勇于提出質疑,并通過問題看清楚知識的本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思考,逐漸發現知識的規律,讓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有所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地進開啟學生的思維,可以讓學生對語言有更深的感悟,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歸納概括,使邏輯性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創新教學方法
(一)開展合作實踐活動
學生在合作實踐活動中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可以將知識運用出來,并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讓學生參與到合作實踐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引導的重大作用,及時觀察學生的思維變化過程,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另外,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有獨立思考才能挖掘知識的本質,讓實踐活動有更加顯著的成效,并提升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多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善于樹立問題意識。因此,教師應該多安排一些教學環節好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具有飽滿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更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做到“我會學”。讓學生自主思考,尊重學生提出的質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將矛盾的觀點放在一起,讓學生交流出最科學的答案,學生的思想會得以迸發,并對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
四、結束語
總之,核心素養成為了教師教學的艱巨性任務。教師可以采用更新教學理念、設置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祝捷.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