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麗
摘? 要:小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教學方式,老師可以在與學生的提問回答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點的理解,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同時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也可以探知學生是否真正的理解數(shù)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數(shù)學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無法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本文通過研究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方式,力求將課堂提問變?yōu)榻虒W的有效橋梁,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1-0068-01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數(shù)學問題直接拋給學生,看學生是否能夠回答出標準答案,這樣的提問方式刻板生硬,無法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標的影響下,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課堂提問應該具備發(fā)散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全面成長的功能。但當前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教學模式?jīng)]有深刻的認知,導致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價值不高,所以在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當靈活利用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主要問題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更加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考試成績,所以課堂提問的初衷也從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考試成績出發(fā)導致提出的問題大部分是問學生如何解答某一題目。這樣的提問方式較為隨意,并且缺乏對于學生的引導性,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但實際上對教學效果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的問題涉及層面較窄,教師從教學課本出發(fā)導致提出的問題也較為簡單,學生只需要大致查閱課本就能夠回答,這樣的提問方式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當前教師課堂提問對象往往針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這樣的提問模式對于學習成績處于中下方的學生而言沒有教學作用,很容易打擊這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真正使全部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同時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中缺乏多元化的評價模式,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往往采用正確或錯誤來評價。這樣對于回答問題的學生而言只知道自己回答的答案是正確或者錯誤卻沒有理解自己的答案為什么正確或者為什么錯誤。這樣的評價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對于小學生而言更希望得到教師或者家長的認可,所以也更加渴望教師從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評價,如果教師只采用單一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則會使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化課堂提問效果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由于學生年齡偏小,雖然對新鮮知識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注意力卻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師應當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對學生進行提問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外,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通過良好的課堂提問來活躍課堂氣氛,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當前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提問模式較為單一提問方式存在諸多問題,所以無法發(fā)揮課堂提問的真正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解讀課堂提問的應用模式,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往往屬于上下級的關系,教師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則只能夠機械式的跟隨教師學習理論知識。這與新課標教學的要求不符,無法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當首先突破傳統(tǒng)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學生和教師能夠通過課堂提問進行良好的溝通,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訓練,學生也能夠通過課堂提問加深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教師應當針對課堂提問的問題,做精心的教學設計。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往往是要求學生回答或者解答數(shù)學題目,學生會認為課堂提問只不過是一種作業(yè)訓練,無法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于一個成功的課堂問題來說,應該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針對課堂提問做精心的設計,能夠圍繞課本知識點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教學自己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并解決問題。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對于數(shù)學的理解能力較弱,所以有時學生的回答看似幼稚,但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謹慎思考所得來的答案。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答案僅僅采用正確或錯誤的單一詞匯進行評價,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更愿意得到教師的認可,如果只采用單一詞匯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當從學生思考問題的模式出發(fā),肯定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行為,利用中肯的語言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評價,從根本上糾正學生對于數(shù)學問題的理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靈活運用課堂提問則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教師應當首先改變課堂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定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對課堂提問做精心的教學準備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并且采用多方面的評價模式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從而利用數(shù)學課堂提問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從威.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61
[2]林瑩.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策略[J].職業(yè)技術(shù),2017.16(11):99-101
[3]馬琴.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新課程(中),2019(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