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學好數學尤為重要。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融于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現象,能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結合生活進行數學教學,將數學教學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開展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34-01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learn mathematics well. Mathema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mathematics comes from life, and life needs mathematic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with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to integr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earning into their daily life, so that students can discover mathematical phenomena in daily lif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Combine the life to carry o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make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 make the student experience the mathematics charm in the life, then enhance the student's mathematics comprehensive accomplish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將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日常事物作為出發點,結合生活經驗對數學開展教學工作,將數學教學生活化,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教師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氛圍,讓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與解答,能夠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1? 結合生活發現數學問題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能力[1]。教師開展數學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實踐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自主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2]。教師應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創設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將生活實際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到《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為學生創設春游的情境。在做春游活動準備活動時,讓學生用100元去買食物,為學生制定購買計劃,讓學生按要求每種食物只買一個,并對學生提供食物的單價:礦泉水2元、蛋糕5元、香腸3元、餅干4元、糖果3元,讓學生計算采購這些食物需要花費多少錢,并計算100元錢在購買食物后還剩多少。教師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能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下對數學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
2? 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能提升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4]。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拓展能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5]。同時,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愛插嘴的問題,在課堂上不積極思考的學生無法插嘴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注意力集中,思維反應迅速的學生才會插嘴教師提出的問題。雖然學生在課堂上插嘴會影響正常的課堂秩序,往往會打斷教師的講話,與其教育學生插嘴的行為,不如讓她站在臺上對問題進行講解,不僅能增加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增添課堂活躍的氣氛。
3?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生活中處處能應用到數學知識,教師結合生活實踐創設情境教學,利用小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可以采用游戲、故事、多媒體等方式結合生活創設情境。學生在聽故事、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學得積極主動。
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一課時,教師創設了“喜洋洋過生日”的故事情境,通過對學生講述故事引出用除法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法。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提問與回答,使學生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4? 通過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將教室作為生活場景,將數學課堂生活化,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在學習與活動時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能讓數學學習更加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在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指導學生將生活中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記錄,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時的新思想、新發現用文字形式進行記錄。寫“數學日記”能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系統的思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可以采用讓學生寫“數學日記”,編寫“我與數學的生活”故事等方法,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感受能力,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將數學教學生活化。
例如,讓學生記錄生活中父母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如父母在超市購物時用到了加法和減法的知識。通過培養學生寫“數學日記”,不僅能使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探究,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教師通過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可以掌握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情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足之處給予有效的指導。學生在分享“數學日記”時,能夠使數學知識得到擴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
結束語: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將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教師結合生活經驗對數學開展教學工作,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創設生活化的教學課堂,使學生能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教師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還能提高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讓數學教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趣味化,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使課堂氛圍變的愉快活躍,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燕.生活里的數學——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人文之友,2019,(22):225.
[2]桑蕓婧.淺談數學教學生活化[J].新課程·小學,2018,(4):153.
[3]周永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學周刊,2020,(4):95.
[4]廖琦.淺談生活化教學下的小學數學[J].魅力中國,2019,(44):199-200.
[5]巴鳳芹.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路徑[J].新課程·中旬,201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