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茵嵐
摘要:識字是語文教學,也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基礎,學生逐步掌握認字、讀寫和寫字的能力,掌握自己解決生詞生詞問題的方法,對于學生較好的理解閱讀文本,提高交流能力,積累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為切入點進行了相關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學習習慣;閱讀積累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71-01
Abstract: literacy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also the foundation of all subjects teaching, students gradually master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words, read and write, master their own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ew words and new word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ading text,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ccumulation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lower grade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 as the entry point to carry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Study habits; Accumulation of reading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最重要且最基礎的任務就是學習識字。學生良好的識字能力始終貫穿學生讀課文、寫作文、解答題目以及互動交流的全過程中,是推動學生知識體系建構的基本結構框架。因此,教師要始終以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向為識字教學主要基礎,以趣味和效率結合的教學策略為主要內容實施識字教學策略,幫助低年級的學生不斷打好學習基礎,更加快速有效的解決學習上的種種問題。
1? 在識字方法上,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引導和指導
在學生初學階段,教師做好識字方法介紹、教授的工作,對于幫助學生及時擺脫混亂的思維和無序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識字方面缺乏有效實用的方法,因此更需要教師從基礎開始做起,不斷給學生介紹和灌輸可行的識字方法,帶領學生逐步形成系統化的識字學習策略,積累科學有效的識字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識字學習基礎。
教師要充分抓住課堂教學的重要機會,根據語文識字教學的一般規律和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識字基礎、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帶領學生逐步熟悉和掌握識字學習的主要方法。例如,教師教一年級的小朋友識字的時候,要合理運用圖片、動態畫面等進行聯想性教學,以此來培養學生靈活有效的識字策略。譬如草字頭一般代表植物,所以學生識字的時候看到草字頭就可以進行相關的聯想;“滅”字的形象就是把東西蓋到火焰上,因此這個字就具有“抑制、消除”的意思。同樣的,教師還要及時教授學生偏旁記憶法、象形記憶法等,幫助學生趣化和簡化識字的過程,將認識漢字的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板塊,提高效率的同時牢牢掌握趣味有效的識字方法。
2? 識字能力的提高也需要“閱”與“讀”的結合
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樣需要教師充分結合“閱”與“讀”,既要讓學生在面對一個生詞生字的時候,能夠看懂字和詞語的結構,能夠正確地書寫,能夠準確地理解漢字詞語的意思,又要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朗讀和使用,熟悉漢字的音韻、音調和節奏。只有這樣,學生才算真正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實現了識字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有效突破。
一方面,教師要在學生看字、認字和寫字等方面做好教學相關工作。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漢字的字型、偏旁等進行辨別,掌握漢字書寫的筆劃規律和順序,幫助學生在看到一個字的時候能夠迅速反應出它的意思,并進行正確書寫。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學生讀字、用字等實踐方面進行指導和教學。教師要安排生字詞語朗讀,短語句子朗誦等任務,讓學生將書面的漢字轉化為不同的語音、語調和節奏,在加深對漢字的印象的同時,熟悉漢字的基本發音規則和音調。教師充分結合“閱”與“讀”進行識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的識字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3? 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
學習能力決定了學生學習的速度,而學習習慣則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廣度。由于低年級學生大多并未接受過規范和系統的指導,因此他們在識字學習方面往往好習慣與壞習慣混雜。而如果學生不及時糾正錯誤的識字習慣,養成科學有效的識字好習慣,那么這些壞習慣就會反過來侵蝕學生的學習過程,導致學生的學習事倍功半,教師的教學低效困難。因此,準確把握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的習慣培養問題,指導學生對識字習慣進行調整和優化,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識字的效率,形成規律化和規范化的識字學習策略,并最終在學習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遠。在課內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指導學生勤動筆,勤寫字,勤練習,提高對漢字詞語的熟悉感和感知力。而在課外的時候,教師則要鼓勵學生養成自由朗讀、摘抄積累、錯字歸納等好習慣,不斷發現和改正自己識字中的不足,以良好的識字習慣推動識字收獲不斷積累提升。
4? 合理的聽寫與抄寫任務必不可少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學生只有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斷反復記憶和鞏固,才能夠有效記住要學習的內容,并形成長久的記憶印象。這一規律在學生完成識字學習這一基礎任務中至關重要。很多學生一開始還能夠理解和記住教師對生詞生字的講解,能夠對生詞生字產生一定的印象,但是學生卻并沒有趁熱打鐵進行強化記憶,往往過了幾天就會把這些知識忘得一干二凈。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本就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如果教師也縱容學生這樣學過且過的態度,那么學生的識字基礎勢必無法真正建立起來。因此,為了強化學生對識字成果的記憶,教師必須要合理安排詞語生字抄寫與默寫任務,通過反復性、規律性的鞏固記憶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對識字成果的記憶效果。
5? 鼓勵學生積極閱讀,不斷提高識字素養
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廣泛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閱讀素材往往能夠集合多種多樣的生字詞語,并展示它們靈活的運用方法,因此,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與能力基礎進行合理地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教師來說,要及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推薦合適的閱讀文本,譬如各種趣味簡單的童話故事、成語故事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從閱讀中收獲樂趣。而對于學生來說,則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劃出生字生詞,并查閱字典詞典將難詞難字摘抄記錄下來,保證能夠認識閱讀文本中的每一個字,從而實現詞匯量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針對低年級小學生這一相對特殊的群體,還需要教師把握識字教學的度和方式,以有效契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性格特點為原則,科學調整教學方式,推動識字教學課堂形成實踐性、趣味性和互動性氛圍。
參考文獻:
[1]陶振蘭.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J].輔導員下旬刊(教學研究),2015,000(005):34-35.
[2]徐少珍.識字能力因閱讀而出彩——結合課外閱讀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