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靜威
摘 ?要:教師認為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語境的營造,即讓學生融入到相應的語境中,并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鍛煉學生的詞匯掌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在本文的論述中,小學英語教師注重從游戲教學、情境教學以及信息技術教學三個角度著力,增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些英語教師并不注重構建相應的英語運用情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英語表達情況;有些英語教師并不注重學生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的差異性,經常性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導致整體的小學英語學習效果不佳。針對以上情況,小學英語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英語知識的授課,促進上述英語教學問題的解決,提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使用游戲教學法,增強詞匯教學有效性
小學英語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不僅可以解放學生愛玩的天性,而且還能讓學生享受游戲的樂趣,最終達到增強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應引起小學英語教師的高度重視。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游戲法授課,創設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掌握更多的詞匯知識,增強詞匯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授《Last Weekend》這部分的詞匯知識時,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著力。第一點,講授詞匯知識。教師運用多媒體,講授本節的重點詞匯,比如,Watch TV、Clean the room、Play football、Visit my grandparents等。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的互動機制,考查學生此詞匯的掌握情況。第二點,創設游戲。教師創設如下的游戲規則:學生需要在三分鐘,迅速答出圖片所指的詞匯,并在黑板上進行相應的拼讀。教師獎勵答題數量最多且最為正確的學生一支漂亮的鋼筆。第三點,展示情境。教師運用文字,簡要對學生的游戲情境,進行介紹。小陳旋轉大轉盤,并看到指針指向踢足球的圖片,便迅速地說道:“Play football!”與此同時,小陳在黑板上,寫下如下的詞匯:Play football。通過運用游戲教學法,教師讓學生在相對緊張和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掌握更多的英語詞匯,提升詞匯教學質量。
二、采用情境教學法,增強口語教學有效性
眾所周知,英語口語表達需要相應的情境。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相應情境的創設。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融入到相應的情境中,讓他們情不自禁地張口說英語,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獲得良好的情境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Where did you go?》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意境,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個人掌握的英語知識,結合多媒體中的意境,開展相應英語對話,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教師在此對學生的一段表達進行簡要介紹。小洛說:“You did not come to school.What happened?”小陳說:“I fell off my bike and hurt my foot.”小洛說:“Oh dear !Are you all right?”小陳說:“Yes,I am OK. Thanks.”教師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并在此過程中,增強教學的沉浸感,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法,增強自主學習有效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知識學習能力有所差異。為此,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英語教學方法。這對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針對此種情況,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相應的英語學習網站,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英語學習狀況,適時地調整相應的英語學習節奏和時間,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結合英語教學的內容,運用個人掌握的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英語學習網站,讓學生結合個人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相應英語學習,促進他們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執行方面,教師注重從以下幾點著力。第一點,注重劃分英語知識的層次性。教師創設如下五個英語學習模塊:詞匯學習模塊、閱讀學習模塊、寫作學習模塊、聽力學習模塊、表達學習模塊。第二點,注重英語學習的交互性。教師可以構建相應的互動平臺,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促進學習問題的解決,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第三點,注重學習的反思性。教師鼓勵學生定期對個人的英語自主學習進行反思,并發揮學習的優勢,及時彌補學習的短板,促進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要統籌好教學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既要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空間,又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動腦筋、想辦法,更應建立相應的回饋機制,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成娟.新時期小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
[2]朱艷.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