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巧麗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對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立足于高三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分別從“多樣不同教學,調動學習動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課堂”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提高高三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多樣教學;活躍氣氛;小組合作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帶領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是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前進的動力。那么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同時,任課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之中應該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采用多樣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一方面給予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有效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另外,任課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氣氛的打造,只有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效。
一、多樣不同教學,調動學習動力
經了解,很多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式十分單一,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降低,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停滯不前。針對這一問題,任課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式,采用多樣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以講解《陳情表》為例,首先任課教師帶領學生熟悉文章,《陳情表》是古代散文中傳誦千古的名篇之一,其中包含豐富的親情、忠情、苦情等思想感情。隨后,任課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說一說自己對散文的理解,或者說一說散文中詞語的意思,比如“臣之辛苦”表示心酸苦楚的處境、“拜臣郎中”表示上書部的屬官、尋蒙國恩表示不久等,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接下來,任課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學習時間,由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陳情表的各種知識點或者視頻,引導學生結合散文進行學習,有效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并且以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散文中敘述的事情是什么?陳情的內容是什么?陳情的目的又是什么?讓學生加以思考和回答,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
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活躍的課堂氣氛是一堂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因此,任課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之中要善于帶動氣氛,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為提高高三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
以講解《漁夫》為例,首先進行課題導入: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也是無價的,在我們的歷史中也有不少戰士英勇就義,屈原就是其中一個。那么請大家說一說自己對屈原的了解和認識吧。有的學生說道:“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同時屈原的作品大多有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可見屈原是一個愛國的詩人。”還有的學生說道:“屈原原來效忠于楚懷王,卻處處受到排擠,后來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最終投江而死。”隨后,任課教師要求全班交流,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大聲交流,并且表揚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從而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良好的條件支持。
三、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與以往教學方式大有不同,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打破教師少學生多的局面,照顧到每個學生,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動力和激情,從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以講解《蘭亭集序》為例,首先任課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我預習,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并且將預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部分進行勾畫,方便學生重點學習。隨后,任課教師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學習單位,討論一些問題,比如蘭亭集序的起因和經過、有關蘭亭集序的語句、蘭亭集序思想感情等,加以思考和學習,從而鞏固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作者的資料,讓學生初步掌握作者的信息和背景,然后將知識點整理出來,規定給學生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學習,然后以比賽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由小組長提問,組員進行回答。如此一來,經過反復的提問和回答,學生就會強化記憶,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動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質量決定著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正因為如此,任課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合理布置教學時間,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課堂教學質量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兩方共同努力維持的,要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寧愛鋒.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中國農村教育,2019,292(06):115-115.
[2]張婧. 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品質策略研究[J]. 好家長,2016,000(003):P.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