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發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學生在掌握文化課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德育教育關乎小學生學習成長的方方面面以及各個重要的階段。作為與學生最密切的接觸者,小學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需求,實行具體的激勵,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服從教師德育教育。所以,小學班主任需要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實行激勵制度來引導小學生朝著良性發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政策
引言:
教師要充分理解,德育工作的要點不是自身的日常教學,而是要用激勵和鼓勵的制度來引導德育教學。德育教育的教學成果不是一天就成顯示出來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所以,小學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運用激勵策略,使學生在柔和的激勵中自覺提升思想覺悟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更好地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理念,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實施激勵策略的必要性
對于德育教育工作實施激勵政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1]。因為相對于口頭批評教育或者實際性處罰,學生更容易接受激勵策略。學生正處于懵懂無知的年紀,家長教師不能隨時監管很容易做錯事情。學生的心靈普遍比較脆弱,如果一味進行說教和批評,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以及抵觸的情緒,嚴重的情況下會變得逆反而變本加厲。現在教育講究用柔和的方法來化解問題,教師予以學生激勵,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指導他們正確的行為準則,讓他們朝著對的方向進行改正。學生做對了事情或者做了好事,也需要進行激勵,要鼓勵學生的行為,增加學生的正向思維,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價值觀。
二、小學班主任如何實施激勵策略
(一)加強對學生的溝通了解
每個小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獨立的思想[2]。班主任在日常的學習中只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行為品質了解的就相對較少。所謂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有班主任對每一個學生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具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給予對應的激勵。
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以便于及時安撫和教導。對于做錯事的學生要了解深處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分析錯誤,改正錯誤。對于相應的好人好事也要進行表揚和激勵,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
(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德育的意義
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一定要讓學生了解德育的實質意義以及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意識。
例如,播放關于道德品質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內心的崇拜之情,用視頻中的好人好事來引導學生的正向思維,利用視頻中的不良行為,告誡學生思想品德不端正會帶來的危害。然后以此為契機,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我心中的德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學生之間可以充分進行討論,分別闡述一下關于德育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將德育初步滲透到學生的心里,讓學生加深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能在演講比賽中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更加奮進。
(三)保證激勵的真實性及適度性
在進行激勵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為了受到表揚而去做出虛假的行為。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給予一定的懲處,避免學生弄虛作假,破壞了激勵策略的真實性和實效性。
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激勵的過程中,也要遵守適度原則,針對學生的具體行為做出合理的激勵,不能濫用激勵,造成負面的后果。
(四)結合學習、生活進行激勵
小學教育主要集中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所以班主任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表現進行激勵[3]。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發現他們的優秀表現以及做錯的事情,結合德育教育進行適度的激勵,帶動學生的道德素養快速的成長。
例如,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去幫助他人補習落下的功課或者講解不會的題目,教師就可以進行激勵,讓學生感覺心里溫暖,從而在學習中形成互幫互助的好風氣,帶動學生共同進步;學生撿到物品及時上交,教師可以進行激勵,表揚他拾金不昧的精神。在生活中,學生做錯了事情主動承認,主動幫助他人分擔勞動,這都是生活中的好品質,教師都要給予激勵。
結束語:
小學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對其進行德育教育能直接惠及學生的一生。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心理對其進行適度的激勵策略,指導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的行為,在此基礎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多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保證德育精神真正地滲透到學生的心中。
參考文獻:
[1]潘新意.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2]沈惠萍.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勵策略的有效實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69.
[3]劉瑤.探析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