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豐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而至。為了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多地政府采用了阻斷交通、限制人流和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這使得農村經濟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與此同時,深刻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以大數據、智能化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農村金融。在廣大農村,農產品的銷售交易受此次疫情影響滯銷嚴重,引起眾多電商平臺的廣泛關注。為了幫助農戶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問題,也為了讓消費者買到新鮮的優質農產品,各大電商平臺,比如拼多多、京東、蘇寧和貝店等都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發起“助農抗疫”的幫扶活動。本文就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刨析,并針對性地結合“互聯網+”金融提出促進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新冠疫情 互聯網金融 興農助農
當前,以大數據、智能化為代表的互聯網得到快速發展,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越來越多。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導致農村金融也與互聯網快速結合起來。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農村的互聯網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廣闊的農村環境,互聯網金融具有著潛在的發展動力和優勢。
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國各地均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交通管制、停工停學等防控措施,在有效防止疫情擴散的同時也給經濟帶來了新的挑戰,從城市到農村,既波及到了市民的“菜籃子”,也波及到了農戶的“錢袋子”。因此需要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時全面評估經濟形式,針對農村經濟需要確保其盡快回復正軌,按期完成脫貧攻堅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
一、新冠疫情背景下農村經濟面臨的問題
疫情當前,農村面臨的突出問題是:交通和物流有待進一步改善、加大勞動力的流動、普及互聯網新知識等,前期積累的問題和后期面臨的挑戰都亟需引起重視。尤其是封鎖交通這一防控措施,雖然在防控疫情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國民經濟的發展卻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在農村,雞鴨等生禽以及瓜果蔬菜等新鮮果蔬滯銷嚴重,運銷不出,加之農村產地保鮮和冷凍設備不足,導致大量生鮮產品霉爛變質,造成農戶損失慘重。根據Wind 公布的數據來看,山東蔬菜批發價格總指數1月28日為191.96,到2月2日跌至146.48,跌幅達23.7%。全國CPI指數在1月份同比上漲5.4%,創8年多來新高。
二、互聯網金融興農助農新模式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也越來越明顯。而作為互聯網技術重要一環的互聯網金融,便是將互聯網企業與線上金融機構互相連結,實現信息與技術的相互融合。比如:手機銀行、云閃付、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這些產品都極大地方便和豐富了人民的生活,滿足了大家多樣的支付和資金融通需求。
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戰役中,農村是關鍵,尤其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農村經濟損失慘重,遭受巨大沖擊,同時也反映出一直以來農村經濟發展的沉疴宿疾。
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體系,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和覆蓋廣的優勢,為個人、企業和其他人員提供服務,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電商平臺推動農產品“走出去”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互聯網+三農”新模式得到快速深化發展,這一新模式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綠色健康持續穩步推進。尤其是當前新冠疫情造成大量農產品滯銷,各類電商平臺紛紛承擔起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社會責任,推出各種帶動農產品銷售的新舉措。比如,京東在2月10日發布了《告全國農人書》,宣布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全面開放并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資源,解決滯銷生鮮農產品上行問題;同時,借助全渠道、全業態等落地優勢,讓生鮮農產品更及時更快捷地送達到消費者手中。在京東主站開辟“京東生鮮”這一平臺,為入駐商家提供幫扶服務,比如加快審核速度、進行流量傾斜等。與此同時,蘇寧拼購也推出助農18項舉措,聯合聯動各類小店、家樂福等蘇寧系力量,擴大農產品銷路,切實幫助農戶將農產品“走出去、賣出去”。
在眾多電商平臺的助農活動中,貝店的“一縣一品”模式讓人耳目一新。疫情之下,全國各地普遍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貝店“一縣一品”項目組摸排了全國情況,及時為滯銷農產品開設綠色通道,并且開設“全民戰疫,愛心助農”銷售專場,給予助農平臺優勢流量支持,同時,貝店平臺幫助協調各類資源為農戶解決農產品運輸難題,多管齊下打通農產品銷路。
(二)“快遞進村”助推農貨進城
物流系統從產生發展至今,鄉村這一板塊的物流網絡更多止步于鄉鎮一級,村級物流網絡相對薄弱。尤其是疫情期間,村級物流網絡的短缺更是加重了農產品滯銷這一問題。
為解決這一物流關鍵問題,4月9日,中國快遞協會、阿里巴巴和菜鳥聯合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11家快遞物流與各電商企業共同發起倡議,表示將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郵政局印發的《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齊心協力推進“快遞進村”。
菜鳥平臺還將為農村快遞共同配送提供“溪鳥”技術系統,幫助他們融合縣域共配中心、鄉村配送點,通過推動快遞公司的倉網資源聯合,進一步降低配送成本。菜鳥鄉村物流也將利用離農村近的優勢,幫助優質農貨對接聚劃算、農村淘寶、盒馬、大潤發、天天特賣、淘寶特價版等阿里巴巴經濟體內各大線上線下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三)“直播+”電商開啟“云”經營
網絡直播在此次抗擊疫情中體現了其價值,淘寶直播、抖音帶貨等幫助部分受疫情影響地區的農民線上銷售農產品,在“防疫情、保供應、平抑物價、解決滯銷”中發揮積極作用。
疫情期間,今日頭條、抖音和西瓜視頻共同發起“齊心戰疫,八方助農”農產品直播售賣活動,截至3月16日,活動已通過線上、線下銷售1.9億元農產品。其中,組織了16位書記、縣長,以及眾多平臺創作者在抖音、西瓜視頻進行超過60場直播,銷售農產品55萬件,銷售額超2100萬元。
相比通過文字和圖片形式描述商品的傳統電商,“直播+”電商模式展示農產品采摘和包裝的真實場景,建立了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直觀信任感,可以為當地中小微企業和農戶解決銷路問題,有助于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發展。
(四)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 實現農村經濟良性循環
為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的難題,增加農戶貸款的方便性,促進農民增收,成立農村資金互助社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借助互聯網方便快捷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農戶融資難和用資難的問題。
農村資金互助社是在農村各社區區域內互助,互助社只為當地社區范圍內經過當地社區信用考察的社員提供服務,具有特殊區域性。其中的信用考察和調查過程也相對比較簡便和快捷,調查成本比較低,同時保證其準確性和有效性,成本和效益比較均衡。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更加方便快捷地為農戶提供資金支持,及時滿足社員生產、生活資金需要,而且利用互聯網貸款、征信調查跟蹤以及還款等新興靈活的方式,能夠更好地促進社員對市場商機的把握,明顯提高了村社社員收益。
(五)多方合作和政策支持
金融業不是單獨孤立的行業,它需要與其他相關行業進行合作來運作,金融業的繁榮還可以很好地體現在各行業的發展狀況中。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和金融業監管的逐步完善,農村金融將為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為激發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各級農村金融機構可開展合作。國家對農村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可以得到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三、啟示和建議
大數據、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的各種衍生產品已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村金融融入互聯網中,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的生活,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在科技大發展的情況下,再加上新型農村的建設,傳統的農村金融體系必然迎來一次深刻的大改革,“互聯網+金融”的新格局也必將在農村建立。農民和鄉鎮企業等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投資、理財、貸款等服務,快捷便利的方式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新農村的建設浪潮中,互聯網+農村金融將縱深發展,但同時也應看到目前還有許多現實情況影響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比如在農村,網絡金融信用體系存在風險和用戶信息不完善的問題,還需進一步改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立一個新型農村金融體系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趙洪丹,朱顯平.農村金融規模、農村金融效率與農村經濟增長—來自吉林省的證據[J].經濟經緯,2015(3):28-34.
[2]姜佳.農村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的深度融合[J].農業經濟,2018(6):105-106.
[3]張燕,劉福臨.互聯網金融下農村征信體系的優化與機制構建 [J].宏觀經濟研究,2018(8):131-141+175.
[4]劉彥辰,郭曉雨,馬志偉,朱若曦.“內生需求理論”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18(32):111-112.
[5]魏春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困境與出路 [J].農業經濟,2019(11):99-101.
[6]薛繼芳.農村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J].時代金融,2020(09):14-15.
基金項目:樂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我國西部地區新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SKL2019C41。
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