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互聯網將它在社會資源中的優化集成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帶動了傳統行業的改革、發展和創新。隨之,在經濟轉型和升級的過程中,企業也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經營風險。這種“互聯網+”對傳統實體經濟的影響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也有所波及,主要表現為企業在重構商業模式、改變經營環境、更新業務體系時帶來的審計風險,這需要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對其加以識別、評估和應對,防止企業的經營風險轉化為審計風險。因此,在“互聯網+” 環境下,對企業的風險導向審計更應該引起注冊會計師的重視。本文研究互聯網平臺下電子商務企業面臨的審計風險及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可推動構建關于“互聯網+”環境下審計風險的實務性指導準則,希望能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審計理論體系進行補充完善。
關鍵詞:電子商務企業;審計風險;“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9-0011-02
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的交易活動,其交易信息、會計信息和管理信息都是電子化數據,現如今很多企業都在依靠先進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和互聯網平臺進行自動化運作和管理,但這種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依賴性也潛藏著種種審計風險,既有網絡安全威脅,也有人工操作不當引起的安全隱患,這也給產生新的審計風險增加了可能性。因此,注冊會計師在承接“互聯網+”環境下電商企業的審計業務時,就要面臨比傳統審計項目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一、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目前國內外對電子商務類企業審計風險問題有所研究,雖然研究方向和分析方法多樣,但卻未形成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從近幾年發表的文章中不難看出,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到“互聯網+”模式給審計人員帶來了審計風險,
Ramage(1979)經過對 97 個應收賬款以及存貨賬戶的審計樣本的研究,得到存貨項目中發生的錯誤遠高于應收賬款的發現Jhonson(1981)分析了審計樣本中 55 個應收賬款及 26 個存貨賬戶,發現應收賬款的錯誤都為高估,而存貨賬戶中低估與高估錯誤分布較為均衡,存貨錯誤分布更廣。Cristina(2017)指出了一系列影響存貨風險的因素,指出不同類型風險帶來的后果與應對方式。
對于電子商務環境對審計的影響,我國學者李俊杰(2010)發現,審計要素在電子商務環境里發生了變化,審計對象及內容都増加了電子支付、電子數據和網絡平臺的安全等問題,這些給審計風險也帶來了影響。王麗和管中柱(2014)研究了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工作遇到的挑戰,他們從審計人員的自身建設和審計業務的作業過程兩個方向,介紹了應該如何降低電子商務企業的審計風險。劉碧湘(2013)研究的是大數據給計算機審計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他很重視數據質量問題,希望建立公共數據分析大平臺,設計科學、完整、合理的審計效果評價標準和體系,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互聯網和大數據充分發揮其對計算機審計的推動作用。面對大數據環境帶來的挑戰,他還建議審計人員要加強職能培訓,不斷豐富自身的實踐經歷。
魯清仿和梁子慧(2015)針對大數據對審計模式產生的影響開展了研究,他們分析得出,大數據技術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審計人員的取證時間,降低了取證成本,打破了一些技術障礙,而且,獲取的審計證據更準確、更充分。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審計風險產生原因分析
1.源于交易平臺和運營系統的風險
在“互聯網+”環境下,電商企業的整個運營系統是由各個平臺、系統和網站整合而成,在將平臺交易數據上傳至會計信息系統或公司的運營網絡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下列整合風險。
數據遺失或損毀,交易信息重復登記。交易平臺都是按照計算機系統和程序機械處理,在沒有人為控制和干預的情況下,系統可能對相同業務重復或錯誤處理,風險于是成倍擴大,這也使得交易的完備性風險增加。
不同的系統之間可能具有互不相容性,導致在數據傳輸時出現差錯,因而造成交易原始數據和會計信息系統中的數據不一致的情況,這種數據偏差會大大增加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
2.源于電子數據的不穩定性
(1)電子數據丟失、被濫用和篡改的可能性。電子數據包含交易平臺數據、財務會計信息和管理運營資料,這些對企業正常運作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電子數據可能會面臨丟失、被盜被濫用和被篡改的風險。在電商企業中,工作人員只要有操作權限,修改、拷貝數據可以不著痕跡。另外,操作失誤,不管是惡意還是非惡意,萬一沒有對電子數據提前備份,恢復的難度可謂相當高。為了盡可能的規避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收集審計證據時,獲取的電子數據必須保證其真實性、可靠性、準確性和完整度。但對于上述情況,注冊會計師可能面臨數據減少或消失的窘境,原始電子數據被篡改和破壞也使其在追查和分析審計線索時的難度增大,審計風險由此也大大增加。
(2)源于電子取證時電子數據的不穩定性。電子商務企業的正常運營,依賴于系統和平臺的 24 小時運作狀態,這要求注冊會計師在不妨礙或終止企業的系統運作的同時,完成審計取證工作,難度極高。這是對注冊會計師的信息系統技能提出的更高要求,無形之中又增加了審計風險。
3.源于審計人員自身的信息系統審計能力
在“互聯網+”環境下,注冊會計師若是計算機運用水平不高,對電子商務及其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的知識儲備不足,信息系統審計技能也缺乏,就無法正確評價電商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就不能準確地識別和評估審計風險。有些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對電子數據取證時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可能盲目地以為企業信息系統是安全可靠的,這必定會影響到審計質量。還有些審計人員會選擇借助計算機或信息系統專家的力量,但這樣,一是可能由于對專家結論的依賴而影響審計人員自身的客觀獨立性,二是可能影響審計效率,從而造成審計風險。
另外,有些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對電子數據取證時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可能盲目地以為企業信息系統是安全可靠的,這必定會影響到審計質量。還有些審計人員會選擇借助計算機或信息系統專家的力量,但這樣,一是可能由于對專家結論的依賴而影響審計人員自身的客觀獨立性,二是可能影響審計效率,從而造成審計風險。
4.源于信息系統審計軟件
隨著“互聯網+”環境下電商企業的蓬勃發展,僅僅依靠傳統的計算機輔助開展審計工作,根本無法滿足電商企業的審計需求,因此,注冊會計師迫切需要信息系統審計軟件的出現和幫助。這樣的專業審計工具對注冊會計師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只能進行審計抽樣等最基本審計程序的傳統審計軟件,對電商企業的審計來說,是遠遠不合格和不適用的。對被審計系統的安全評估、電子數據的實時變化以及對海量信息的處理與整合,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系統審計軟件提供技術。
5.源于電商環境下網絡安全隱患
互聯網是電子商務交易活動進行的重要媒介,它的開放性決定了這些交易活動必然會面臨病毒入侵、敲詐勒索、網絡信息泄露或被篡改、支付密碼被盜等網絡安全隱患。
6.源于不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保證在每一項商務活動中的地位都很重要,而“互聯網+”環境下的電子商務交易還是“非當面進行”的,更離不開交易各方的信用保證。“互聯網+ 電商”模式涉及到的交易參與者包括采購方、供貨機構、銀行或第三方收款機構以及物流等單位,各個參與單位都要承擔自己應有的信用責任。但目前國內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檔案都還未完全建立,而且在交易中付款、發貨、收貨、收款都是有一定的時間差的,這就給“互聯網+”環境下電商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營風險。而且,現在的電商企業都追求創新商業模式,除了正常的銀行、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收款,有的還自主研發收付平臺,推廣范圍窄,可信度不高,這時企業內部的風險控制機制也并不完善,因而導致企業自身不能有效的應對和控制這些信用風險,注冊會計師在承接這種審計項目時,也會面臨很大的審計風險。
7.復雜的跨境業務的檢查風險
目前具有跨境業務的企業越來越多,以傲基電商為例。傲基電商除了有自建的德法西等小語種獨立網站外,還借助亞馬遜、京東、天貓、eBay、Wish 等第三方國際平臺來開展業務,經營品類豐富,覆蓋范圍廣闊。這些跨境業務涉及的小語種語言差異、貨幣匯率換算、不同平臺的價差等復雜情況,均會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帶來檢查風險,審計人員應引起重視。
對于傲基電商這類典型的“互聯網+電商”企業,其特殊新穎的經營環境和交易模式決定了審計技術和方法、審計對象和內容的改變,這對注冊會計師的“互聯網+”思維、電商知識儲備、審計專業能力和應有的職業謹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目前的審計行業里,符合這些條件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并不多,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受限,便很難識別這類錯報風險,導致檢查風險增大。
三、“互聯網+”環境下審計風險防范
1.對電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網絡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評估
電商企業復雜的經營環境和特殊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它在網絡、系統、平臺等各處都面臨較多的風險。其一,公司及系統的硬件設施的使用性能、損耗速度、維護升級情況和是否及時備份等,會在硬性設施上對電商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威脅;其二,電子商務交易既依賴于互聯網平臺的開放性,也因此給病毒入侵、黑客攻擊和篡改損壞銷毀數據提供了非法訪問機會,由此引發網絡安全風險。這些潛在風險要求注冊會計師在接收項目和審計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職業謹慎和懷疑態度,對一切潛在風險都加以全面評估、確定,這樣才能快準穩地將這些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2.提高交易平臺、運營系統的整合性以及信息系統審計軟件的對接性
電商企業應當整合建設運營系統和交易平臺,使其交易平臺的數據信息跟運營系統的經營信息以及會計系統的賬務信息統一口徑、數據保持一致。事務所在開發針對此類的高效審計軟件時,也應建立審計接口,使會計電算化系統可以與審計軟件對接,導出可用的審計數據,以此保證各個系統的融合性、交易信息的完整性、業務數據和會計數據的一致性。這樣能保證注冊會計師取得完整的、可對照審計的、全面的有效交易信息和會計數據,而且,在這種模式下,連續不斷的交易帶來的賬務數據波動也能被注冊會計師及時掌握,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審計取證風險。
參考文獻:
[1]馬化騰.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J].中國科技產業,2016,(03):40~41.
[2]石丹.大數據時代下審計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7.
作者簡介:
章永彬,供職于寧波安全三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