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摘 要:STEM項目化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高質量的實施STEM項目化學習,一是選擇可行的STEM項目,二是設計好的驅動問題,三是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學習評價量規。
關鍵詞:STEM教育;項目化學習;項目評價;小學科學
STEM項目化學習課程是在課程學習中將STEM教育理念和項目學習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通過真實的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鼓勵學生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進行STEM項目化學習,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運用,形成穩定的解決復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真正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科學核心知識的結構化,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有效發揮STEM項目化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價值,需要我們在項目開發、項目實施、以及項目評價等方面進一步辯證思考STEM項目化學習應具備的關鍵要素。
1 如何選擇可行的STEM項目
STEM項目設計是整個項目活動流程的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很多內容經過重構都可以轉化為STEM項目化學習課程,但究竟哪些項目應該轉化,需要有明確的項目開發設計標準進行規范。
項目開發需要遵循教育目標。拉爾夫·泰勒指出,教育目標主要有五個來源,其中三個來源對于項目設計和開發具有指導意義。即對學習者的研究、對當代校外生活的研究和學科專家對目標的建議。基于此,在進行STEM項目開發時,首先看項目是否滿足學生自身需求,能否引發學生參與項目的興趣,其次看項目是否對學生有現實意義,是否能用于解決于校外生活的問題,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最后要看項目是否基于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是教學指南,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共有18個主要概念,STEM項目中所涉及到的科學概念和原理應該指向課標中的主要概念。要按照以上標準制定項目開發評價量規,從多個角度對STEM項目進行評價,確定項目取舍(評價量規見表1)。
2 如何設計驅動問題
STEM項目學習圍繞問題來組織學習,問題是項目學習的起點。一個好的驅動問題是項目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好的驅動問題應該能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激發學生研究的欲望且具有挑戰性,切實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如:學生在學習了《種子發芽了》一課后,設計了“綠豆芽和黃豆芽”項目,提出的驅動問題是“如何把半斤綠豆芽和黃豆芽變成美味的菜肴”?這個項目要求學生培育綠豆芽和黃豆芽,比較同樣重量的綠豆和黃豆同時間內各發了多少豆芽,并在父母指導下,學會制作以綠豆芽和黃豆芽為原料的菜肴,學生以視頻、照片、文字、圖表等方式進行記錄,并制作PPT展示項目實踐過程。此項目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是一個真實的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一連串項目,學生具有良好的參與意愿,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將種子發芽的相關科學原理運用到跑豆芽過程中,同時使用數學知識記錄并比較綠豆和黃豆發出的豆芽的多少,提升了使用信息技術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的能力。
3 如何實施項目評價
STEM項目學習側重于發掘和培養學生將科學概念和原理遷移至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從項目評價上不僅關注學生科學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評價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因此,更多應用表現性、發展性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從評價內容來看,除了科學知識的建構,還應包含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以及批判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從評價主體來看,學生教師以及家長都是評價主體,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達到評價主體的全覆蓋。基于以上考慮,下面從STEM項目學習的推進過程闡述項目評價制定辦法(見表2)。
以上從宏觀角度對項目評價進行了闡述,在項目學習開始前,教師可以和學生商討共同遵循以上內容制定具體項目獎評價量規。因項目不同,學生表現不同,還要注意根據實際情況對項目評價量規適度調整,進行細化,使評價內容符合項目和學生實際。
參考文獻:
[1] 袁磊,王健博樂. 基于學科課程重構的小學STEAM課程設計[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02):25-32.
[2] 周文根. 項目課程理論與開發技術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5):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