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鄒鐵興
摘 要:阿多諾所著的《音樂社會學導論》中對于大量音樂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與論述,包括輕音樂、歌劇、室內樂、現代音樂等內容。本文著重在于阿多諾對其第四篇演講稿中音樂與階級階層關系的理解與闡述進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認識,從而展示阿多諾的批判對啟示當今社會的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意識形態;階級;烏托邦
阿多諾的《音樂社會學導論》是1961-1962年冬季學期為法蘭克福大學所做的上課講義,其中的12篇講義都在北德意志電臺里廣播過。其中阿多諾認為社會現實要通過藝術的否定與批判才能真正的認清虛假的社會。在資產階級統治下的“文化工業”中所產生的音樂是具有意識形態的,并堅決反對所有形式的社會壓迫,是對“否定辯證馬克思主義”的延續。
一、對意識形態的批判
階級與階層雖有細微差別,但可以被歸為同一類別,歸根結底都是對事物等級的劃分。在資本主義社會,阿多諾也同馬克思一樣將資本家劃分為統治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并且阿多諾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無產階級上,將資產階級稱為“既得利益集團”,他是法蘭克福學派最早關注底層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將問題聚集在隱喻如何抵制“文化工業”所帶來的消費邏輯和商業文化,①他認為“既得利益集團”要做的就是抓住大眾所消費的音樂,十九世紀末這些作曲家的作品作為商品在市場上流通,受雇于資產階級的作曲家在官方資本家二點保護下可以得到部分利益,但除了這些作曲家的那些作品并不受到版權法的保護,雖然在各個劇院頗受歡迎,但仍然不能保障自己生活的日常開銷,其中的利益去向也就不言而喻了。“既得利益集團”只注重對作曲家與大眾娛樂消費的壓榨,使得在資產階級控制下的作曲家創作出來的音樂是非客觀的,是以意識形態的形式存在的,并通過這種形式來掩蓋大眾對社會現實的認識,這樣的音樂是有虛假的錯誤的。無論是在音樂的哪種領域中都不允許做出音樂具有階級意識的判斷,阿多諾認為在音樂創作領域,作曲家一般在無產階級與音樂世家的家庭中出現,其出身與社會背景并不會影響作曲家創作出與這些外在因素不同的音樂作品,像拉威爾的音樂帶有更多的“上層社會”的特征,而他本人卻出身于最窘迫的下層中產階級;瓦格納出身于半業余的生活放蕩的藝術家家庭,他的繼父就屬于這類藝術家。②而資產階級上層社會雇傭作曲家為其創作“音樂”,并代替作曲家作為這種勞動的代表。在音樂接受領域,阿多諾認為音樂本身是不被劃分成不同等級的,音樂本身就是自由的,也不可能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同階層的音樂接受者可以自由的欣賞音樂,也并不會因為欣賞了帶有自身階層標志的音樂而提高人的階層屬性。認為音樂對矛盾把握越是純粹和單純,表現越是深刻,它也就越不是意識形態,它的態度也就比客觀的意識更為正確。③
二、對阿多諾批判的認識
阿多諾對于當時社會現實中所表現出的音樂與階級和階層之間的關系是值得深思的,他從獨特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列舉大量的實例論證其闡述的內容,有學者認為在這本書中阿多諾只是闡述了音樂與社會交融的過程中通過音樂批判來實現對社會的批判,沒有同尼采、康德等哲學家很明確的提出自己任何的觀點,清晰的列舉出來。然而這種對社會的批判與現實的闡述則是他最令人值得敬佩的,試圖通過“講事實,擺證據”的方式來喚醒當時大眾被以娛樂形式蒙蔽的意識,從而讓當時大眾能夠認清社會現實。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打響為阿多諾對這篇演講稿蓋上了一層紗。我們就不得不根據阿多諾當時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背景來進行分析,納粹德國的極權主義與戰后美國壟斷資本主義消費社會,二戰期間,阿多諾為躲避納粹黨的迫害流亡到了美國,而阿多諾的祖國德國卻在二戰中遭受美國的侵略,這樣的侵國之痛使得阿多諾在很大程度上對當時資本主義文化工業與大眾文化進行辯證的看待。從以上闡述可以看出阿多諾在撰寫這篇演講稿時在一定程度上不全是對當時社會所表現出的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而是帶有當時社會政治背景的主觀思想的表達與夸大的闡述,對于音樂絕不是意識形態這一觀點無疑是對“烏托邦式”世界的憧憬,并沒有根據當時現實的政治制度進行結合。阿多諾的闡述雖然是在資本主義環境下分析音樂與階級和階層之間的關系,但其所批判的這種現象正是在現代社會中同樣所存在的,并且這種狀況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就音樂本體具有意識形態而言,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20世紀50、60年代的德國還是現在的中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刷,音樂仍然作為意識形態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傳播并被人們所消費,阿多諾認為如果音樂借以被大眾所感知的形式蒙蔽了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理解,那么就必然會出現一個有關音樂和社會階級的關系的問題,④因此這樣的音樂是虛假的,所反映出的社會也必然是不真實的。如果我們想要彌補那種疏忽,把音樂只是從其荒謬的孤立狀態中解放出來,那就必須發展出一種音樂表現類型的現象學說。⑤雖然阿多諾對當時社會音樂與階級和階層的關系帶有主觀因素,但不能被我們忽視的是,阿多諾在對音樂與社會交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現象進行的批判在現在看來并不都是具有這種偏見的,這些“批判”對于現代社會的整改與發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與推動作用。
結? 語
在《音樂社會學導論》一書中,阿多諾對音樂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批判,他的這些批判為我們更加全面的了解資本主義社會現實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雖然在某種層面上講是不現實的,但他對音樂與階層關系的批判是對馬克思主義現實體按鍵西安的一種豐富,對音樂領域各個方面的分析具有跨時代意義,也為現代人們能夠更加清晰的認識音樂與社會交融時所產生的現象提供了借鑒價值。
注釋:
① [德]Thedor W.Adorno著.音樂社會學導論[M].梁艷萍,馬衛星,曹俊峰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4.
② 同上,第64-66頁.
③ 同上,第79-80頁.
④ 同上,第63頁.
⑤ 同上,第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