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蘭
摘要: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格局下,英語專業作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中堅力量之一,肩負著重要的立德樹人使命。高職英語課堂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中?文本圍繞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對展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進行思考,以期對后續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融入
2016年12月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形成協同效應” [1]。近日,教育部又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在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當下,高職英語專業課程應如何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呢?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緊迫課題。本文圍繞高職英語的課程思政建設,談談自己的理解與思考, 以期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積極有效地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 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3] 而這樣的相互了解, 需要一樣“利器”那就是語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全球化語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要實現有效的交流,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還需具有語言能力、了解目的語國家文化、熟知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之間的差異,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4]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整體處于“強工具性、弱人文性”的現狀中,教學雙方的功利性極強,多以考證、考試為教學導向和目的,輕視或忽視了語言教育的人文性特點和優勢,這種教學偏離了英語教學的本質----跨文化交際,更談不上將“課程思政”與英語課程的融合。在西方文化廣泛傳播的今天,思想活躍、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們感受著中外文化的交融和不斷碰撞,外語教育若不能有效發揮其育人功能,會面臨外來文化與意識形態的侵蝕,甚至出現本土文化和社會價值觀被削弱的現象。
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 既要注重學生語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更要重視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是為了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思想的意識和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更有效的將思想政治教育主動融入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最終才能解決“培養什么人”和“為誰培養人”的問題。
基于上述情況, 筆者認為在課程思政體系下, 高職英語課堂的建設應有如下思考和變革:
首先,教學目標需進行重新定位。平時在英語教學設計中,我通常會設立教學“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素質目標)。其中情感目標其實已具備一定的思政理念,課程思政體系下,教師需更深入全面地探討素質目標的定位,可更新設立為德育目標, 如培養學生誠信、好學、謙虛的品格; 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做事認真的優良作風;培養學生主動溝通、團隊協作、勇于創新、專注目標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其二,考評方式需轉變。英語課程的考核,不僅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還應將“德”育評價也納入考核標準中, 例如,在英語教學中融入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將這些納入考核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對這些內容的重視度。高職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如果在課程評價中加入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技巧的考核,也可以促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三,重視教師的培養。俗話說“學高為師, 德高為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 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 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擔。”[5] 推進課程思政工作,教師是關鍵。
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才能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其次,教師需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才能深入淺出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才能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職業能力素質的要求,合理設計課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正確審視不同文化、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再次, 教師應形成團隊, 調研、探討并制定課程思政體系下,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專業英語課程應該教什么、怎樣教, 使其真正能夠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
總之,“課程思政”是一個長效工程,專業英語教師更是任重而道遠,如何使英語專業教學與時俱進;如何導引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如何使中華傳統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思想,是我們永遠需要思考、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2(1)
[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人民網 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E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6/c350821-19596022.html, 2012-11-16.
[4]孫雪琴 高校外語課堂“課程思政”策略研究? 科技視界 2019(24)
[5]人民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全力推動新時代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EB/OL].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2/c1006-30287255.html, 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