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昌慧
摘? 要:小學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極具引導性和萌芽性的一環,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都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小學數學又是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關鍵性的平臺,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僅靠課堂上教師對于課本知識的講述是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的,也達不到學生最初學習數學的目的。本文將就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更好地開展小學數學教育,布置小學數學作業優化批改方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置;批改方式;優化辦法;
作業是課堂的知識的延伸,是鞏固和加深學科知識的重要平臺,通過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做”的過程中更好的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做到溫故而知新,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形成一定的技能,提高自身素質,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當然,小學數學作業的批改也十分重要,應著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種形式,從而滿足小學生多種學習技能的全面發展。
一、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思考
1.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特點,進行趣味作業設計。小學生不同于中學生和大學生,他們對于學習的認知還只是處在好奇、探索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知識容量也有限,所以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布置一些趣味性強的作業,讓他們先對作業感興趣,想要去實驗這個作業,這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2.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養成在平時生活中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就像“藝術來源于生活”一樣,數學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在數學教學的時候,要設計與平時生活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知識的重要,掌握知識與必要的技能。
二、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注意點
現在很多的小學數學的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都是遵從普遍的原則,即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布置作業的,實際上很多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和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導致學生對于小學數學學習的水平層次不齊,如果教師忽視了這個差異性而去布置一樣的作業,那會使得能力大的學生的能力不能完全發揮,能力小的學生望而卻步,從而都會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的缺失,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分層布置作業。
三、對小學數學作業批改方式的思考
1、批改作業符號多樣化
長期以來,數學教師習慣于用“√”“×”兩種符號來批改作業,當作業發下給學生時,學生只看一眼對與錯和得分情況,時間長了,便覺得枯燥無味,這種批改方式缺乏激勵性。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教師在“融錯”教育里介紹自己是這樣批改學生作業的:常常用一句話或一幅圖表達自己的意見,很少打叉。為此,筆者也運用多樣化的符號批改學生的作業。比如,用“ ☆ ”來肯定學生在某一題的解法新穎獨到,并做到完整無缺,方法最好;用“ △ ”來表示學生在計算題上注意細節、審題,理解題意;用“? ? ”表揚學生細心計算列式完整,書寫整潔。筆者采用批改符號的變化,使學生在揣摩教師每個批改符號、每一個簡筆畫圖像時產生思維碰撞,這對鼓勵學生勇于解答難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批改作業對錯誤的指示性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2、.隨堂面批,即時更正
常規的作業批改方式是老師將作業帶到辦公室去統一批改,這樣的方式不僅耗時量巨大,而且不能在發現作業中共性問題時及時與學生溝通,學生對于錯誤知識點的印象會降低,嚴重影響學習質量。教師嘗試采用更具有針對性、激勵性和啟發性的隨堂面批方式減少甚至避免上述情況,即在教室里隨堂批改數學作業,發現多數學生錯在同樣的題目上,就在黑板上列出算式或解題步驟,讓學生即時獲得正確的解題方法。對完成速度快、質量高、進步大的學生予以鼓勵,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形成正向激勵;同時悄悄地指出學生作業中的錯誤,讓他們自己進行修改,這樣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扎實,爭取讓學生在課堂完成當天所學知識的鞏固和記憶,這種方式不僅節約了老師批改作業的時間,還大大降低了反饋時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同桌互批,教師評判
所有同學做完作業之后,以同桌為一個單位,相互交換批改作業,讓學生依次輪流到黑板上寫出算式或解題步驟,遇到幾名同學答案不一致的問題或是解法不一致的問題就讓全體同學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不僅可以提高批改的質量,也可以增加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發現孩子們非常認真的批改對方的作業,對于對方做錯的題目、自己的不同見解會與同桌當面交流或者寫些評語,或是在作業上寫些贊揚對方的話。這種互相批改作業的方式可以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調動學習熱情差的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既可以從同桌做錯的題目中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同樣的問題,又能從對方新穎的解答中得到思路的開拓。這些工作結束后由老師將所有作業收齊進行評價和整理,這樣既提高了學習熱情、增加互動,又節省了老師的時間。
4.組內競批,組長競選
深入思考同桌互批的方式可以發現,兩人為一小組互批的方式雖然節省時間,但確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批改質量問題,這對經常被判錯的同學負面影響比較大,且容易造成同學間關系的惡化,所以增加小組人數,一小組6-8人,選取其中成績最優異的同學為組長,對于一些課堂上講過的例題、默寫公式、之前學習過的計算題等簡單的作業,小組同學完成后直接由小組長收取并批改,小組長還需要對完成情況不好的同學進行輔導,組員做錯的題目要幫助找出錯誤原因。按照一定周期對各小組的批改成果、正確率等進行評比,對評比結果第一的進行表揚和表彰,對不負責任的組長會予以更換,這樣可以促進同學間的競爭意識。這種方式不僅培養了小組長的責任心意識、增加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同學間的相互協作,也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師的批改壓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許多教師已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于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合理的作業設計與布置,使學生在課后也能有所收獲,從而加強學生對小學數學相關知識的掌握。除了數學課堂之外的延伸,數學作業起到的輔導作用也十分重要,作為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除了增加課堂授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也應當在批改方式上尋找創新方式,加強數學教學成果,夯實小學數學基礎,為數學課堂的姹紫嫣紅增添一抹瑰麗。
參考文獻
[1]? 趙悅.吉林省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的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 羅乃忠.談在數學作業批改中運用激勵性評語[J].考試周刊,2011(72)
[3]? 劉敏.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如何做到科學合理[J].讀寫算:教研版,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