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雙雄
【摘要】中華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靈魂、是民族力量的源泉,對國家的發展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伴隨著新課改的逐漸完善,傳統文化的魄力逐漸被要求滲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不過,在現實授課過程中,很少會有教師能將傳統文化與實際課堂巧妙融合到一起,便會導致文化傳承停滯不前。在實際課堂中,傳統文化多半是與語文結伴而行,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微乎其微。本文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如何正確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數學? ?結合? ?融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37-01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壯大,國際交往的頻率也在增加,對此,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知開始模糊。面對此現狀,作為滋潤祖國花朵的教育工作者更要肩負起對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與獨一無二的精髓,從而自愿成為文化的傳播者。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
第一,提升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點普遍抽象、繁瑣。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數學通常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科。如果學生對數學失去了學習興趣,那么高效學習便成了空談。小學數學在傳統文化的帶領下不僅能高效率地開闊小學數學教師的授課資源,還能加深數學教學的人文性。使學生體驗到我國歷史文化的浩瀚,在民族自豪感的鼓舞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第二,讓學生更有效地傳承中華文化。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會涉及到博大的中華文化,從古至今,更是有許多數學方面的人才,名震中外。將傳統文化融入大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讓學生在收獲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到中國古人舉世聞名的卓越才智,從而愛上數學。
第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探索能力。不過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只有在綜合素質上及格的人方可稱得上人才,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專業數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融入了傳統文化,便能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從而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二、在小學課堂中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實施策略
(一)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融入數學歷史
數學思維是一種“思想體質”更是現代理性文化的核心部分,務必引起校方的重視,學生在小學階段墊下的學習基礎會影響著整個學習生涯,甚至感染終身。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知識儲備都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并且可以帶領學生暢游數學的宏偉軌跡。在數學中引入中華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高素質的數學人才,讓他們追上時代的腳步,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杰出貢獻。
如:在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中第一章“分數的乘法”中,可以增添分數的由來。最早使用分數的國家就是中國,在《九章算術》中的第一章“方田”中就講述了分數的四則算法,讓學生多了解一些古人的生活背景以及創作靈感來源。
教師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要深層次去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并以此為帶入點,帶領學生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如,在《九章算術》中的第五章“商功”中講述了立體幾何圖形的面積算法,在人教版六年級數學教材第三章中講的是“圓柱與圓錐?!边@時就需要教師以教材為基礎,進而對學生闡述《九章算術》的歷史背景,并啟發學生如果生活在歷史的背景下該如何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措施,并將自己的解決思路與古人進行對比,最大限速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教師向學生講解著名的數學歷史偉人,進而融入中華文化
數學,承載著五千多年來炎黃子孫的智慧成果,所以,在小學數學授課中,正當遇到新的知識點時,教師都應當將這段有關數學的歷史知識,以及演變過程和歷史人物對學生進行精確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我國古代人民是怎樣在數學領域進行鉆研、探究的,又是怎樣創造出馳名中外的貢獻,從而推進全世界文化進展的,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例如:在學習分數以及圖形時,教師要結合分數運算以及圖形面積的知識點,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張蒼、耿壽昌進行生平介紹,讓學生知曉早在東漢年間,我國就有了對分數以及圖形運算的研究記錄,為世界奠定了數學理論基礎。
(三)多組織豐富的實踐活動,揭示小學數學的文化底蘊
在小學開展實踐課堂是非常受小學生們喜愛的,開展實踐的同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文化的魅力,又能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更能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的點滴與數學之間相互關聯的奇妙之處。
例如:在學習分數以及分數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分數表達任何與數字有關的事物。在用分數表達世間時,某小學六年級數學劉老師課前讓學生收集了古人時間的方法,并且隨帶著了解鐘表以及紙張的演變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難發現中國是最早發明鐘表的國家,并且造紙技術的發明更是為人類經濟提供了極大便利,開啟了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在教師的講解下,同學們都為古人智慧感到震撼,為中國的飛速發展感到自豪。
課中劉老師為學生剪取了鐘表和紙張演變過程的視頻,讓學生在影視的渲染下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奧妙之處。課后劉老師又組織了“時鐘比賽”在墻上以圓形結構還原了鐘表的結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比賽,第一小組進行挑戰時,由第二小組的成員進行一比一出題,第二小組給出一小組成員特定的時間,由一組成員用胳膊比出相應時間,用時少的小組為獲勝組。一個歷史文化的引入,給學生帶來了新的數學知識點、了解了中國的偉大發明、鍛煉了協作能力、開拓了學生思維,這就是實踐與文化最好的融合。
結束語
總之,如今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師的使命并不只是單一地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巧妙地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教師在把傳統文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要盡最大可能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讓學生與歷史文化產生共鳴,深知中華文化的偉大含義,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付平.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簡論[J].赤子,2019,(12):14-15.
[2]代小路.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J].數碼設計(上),2019,(8):43-44.
[3]陳亞萍,付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涵、價值與途徑[J].民族教育研究,2019,30(5):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