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軍
摘 要:在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塑造的關鍵階段,為了保證道德教育的效果,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形成系統的道德教育觀念,要在整個的小學階段將道德教育滲透到課堂以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聯系家庭來有效地開展此項工作。
關鍵詞:小學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對策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德育內容存在脫節想象,教學活動過于單調,不能貼近實際生活以及學生發展需求,而且教學過程也較為枯燥,難以進一步的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水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相當不利的。而且在實際的德育教育中,多以純理論內容為主,導致很多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誤解;其次,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育工作中也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模式欠缺多樣化,教學效率也偏低。過于重視形式化教學。考查方式不夠科學。采取書面方式進行考查,用試卷分數評價學生的個人素質,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利于其形成良好的品質。
二、小學德育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融德育教育于升旗儀式之中。國旗下講話是每周一升旗儀式的一項基本內容。國旗下講話包括教師講話與學生演講。無論是教師講話,還是學生演講,對于全校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起到潤物無聲地教育作用。正因為如此,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周一升旗儀式的國旗下講話之中。不管是對于在國旗下講話的教師而言,還是對于在國旗下演講的學生來說,一份精彩且有內涵的演講稿是必不可少的。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更好地融入到升旗儀式之中,教師或學生都應該要對每一份演講稿進行精打細磨,不僅能夠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全體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德育的內容也就猶如一股清泉流入了學生的心田。
融德育教育于班級周會之中。班隊會課既是班主任教師管理班級的重要抓手,又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前沿陣地。相比于其他場合的德育教育而言,班隊會課上的德育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班隊會課上,班主任、輔導員教師可以專門圍繞近期班級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結合相關德育教育理論,展開深入淺出的德育教育。為了在班隊會課上更好地實施德育教育,班主任、輔導員教師一定要精心準備好每一節班隊會課。班主任、輔導員教師在準備班隊會課內容時一定要找準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唯有如此,班主任、輔導員教師才能放大在班級班隊會課上開展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融德育教育于學科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在課堂導入環節起著重要的作用,設置的情境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生的注意力自然會被吸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大幅度提升;但若所設置的情境偏僻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小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偏低。因此,教師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特點出發,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從而更好地為小學生服務。如學習“我們同有一個家”時,教師要求小學生深刻意識到56個民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沒有多寡之分,這56個民族是平等的,是親如兄弟姐妹的。教師在上課之初,就可導入膾炙人口的歌曲《愛我中華》。小學生對這首歌曲比較熟悉,再加上歌曲旋律比較激昂,小學生的情緒能在短時間內被調動起來,他們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之情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流露出來。這不僅達到了德育教育的基本目的,也實現了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畢竟傳統文化中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衷心是需要代代相傳的,而這份愛和衷心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所在。
融德育教育于互聯網教學中。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主要途徑,而很多小學生也經常接觸到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的電子設備,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多,給他們帶來的影響也更大。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就可借助互聯網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新課改下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如學習“我們的動物朋友”時,教師就可借助互聯網的圖片和視頻等,讓小學生了解小動物的形態特點及生活規律。由于小學生都有自己喜愛的小動物,例如有的小學生喜歡小狗,因為覺得狗忠誠聽話,是自己的好朋友,這時候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播放清晨主人遛狗的視頻,還有狗和主人一起玩耍的照片等,使小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后續教學的開展。通過環保話題的引入,小學生對小動物、對環境保護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
融德育教育于實踐活動中。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對于說教類的知識并不感興趣。但是在傳統的小學德育教學中,一般是以教師講述為主,小學生被動接受,使得整個課堂比較沉悶,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滲透,教師可組織各種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調動起小學生的興致,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如學習“我們愛整潔”時,教師可組織小學生參加“校園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要求他們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去到校園里撿起隨地亂扔的垃圾,并對垃圾進行分類。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小學生會意識到不僅要保持自身的整潔狀態,還應該還給校園一個整潔的面貌,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隨時撿起他們丟棄的物品等,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得以加強。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小學生暴露出了很多行為習慣上的問題,這樣教師就應該對活動中的小學生多一些觀察,并讓學生在無意識中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融德育教育于傳統文化中。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小學生獲得各種間接經驗和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閱讀與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不僅能豐富小學生的業余生活,還能使他們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提升德育教學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小學生選擇與祖國各地風景有關的寫景類文章進行賞析;也可以選擇與抗日戰爭有關的敘事類文章進行閱讀。在小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要求他們抄寫自己最喜愛的句子,達到優秀傳統文化要求的愛國愛民的基本目的,這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極其有利的。
三、結語
在進入新時期后,學生的思維、價值觀以及教學方法等會因多種因素的改變而發生轉變,這給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較大難度,也提出較高要求。因此高中德育教師應轉變傳統思想,對德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研究,并制定完善的解決對策,提升德育教學水平,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為高中生未來健康穩定的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張余.淺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外交流,2017,(51):226.
[2]楊萬里.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速讀,2017,(01):73.
(作者單位:深圳市福田區梅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