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
摘要:創新培養策略是打破國企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瓶頸及政工工作困境的重要措施,也對政工干部職業素養及企業運營管理等產生積極促進作用。本文簡要分析國企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模式的不足之處,為提高其建設水平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問題;路徑;策略
引言:
網絡消極文化的傳播及西方消極思想的肆虐加劇了國企政工干部工作生活環境的復雜性及思維模式的變化性,無法滿足正處于改革關鍵期的國企對提高思政工作影響力的訴求,因此,國企應從規章制度、工作內容、工作目標及企業文化等不同的層面來提高職業素養、綜合能力強的創新型政工干部隊伍培養效果,為發揮其對企業員工培養與企業發展的助推力奠定了基礎。
一、概括現階段國有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難題
(一)思想輕視
許多國企施工企業領導沒有從主觀思想上認識到思政工作對員工成長及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更沒有科學看待政工干部綜合素質與思政工作職能作用的辯證統一關系,不僅將思政工作納入企業附屬工作范圍之內,錯誤的認為思政工作必須讓位于施工生產相關的活動,執意讓政工干部參與到具體施工活動中來,甚至少數領導認為根本沒有必要對政工干部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不斷的壓縮政工干部學習培訓時間,減少政工干部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費用,造成了政工干部職業素養與工作能力提升緩慢甚至不升反降的局面。
(二)工作目標的模糊性
部分國企領導對思政工作內容與職能作用的理解并不準確,將思政工作等同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之外所有工作的總和,比如,干部人事管理、宣傳公關、文化建設、黨機關黨團建設、離退休人員、員工矛盾及文書起草等等,甚至讓政工干部參與到施工生產活動中來,不僅容易讓政工干部對思政工作內容產生誤解,也加劇了思政工作內容的繁瑣性,加之,國企不斷縮減思政崗位編制,有限的政工干部根本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同時完成多項工作,增加其敷衍應付工作等情況的發生率。
(三)政工干部平均素質有待提升
許多國企政工干部并非全部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跨專業應聘思政崗位,既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政工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對建筑施工流程與施工標準也不熟悉,政工實踐工作能力也普遍不強,加之,部分國企政工干部崗前培訓簡單,正式上崗工作之后也很少有機會參與專業化的技能培訓活動。另外,少數國企思政崗位人員流動性較弱,年齡偏大、男多女少的人員結構也降低了政工干部隊伍的活力。
二、提高國企施工基層政工干部建設效果的措施
(一)思想重視
國企施工單位領導應從思想上認識到政工干部建設對提高思政工作水平及助推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在工作總結大會上介紹思政工作、擴充思政崗位編制、增加思政工作資金設備投入及宣傳思政工作等方式來提高思政工作在企業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強化政工干部的工作成就感及工作內動力,主動督促政工隊伍建設機制的執行。另外,還應通過提升其薪酬待遇水平及完善優秀政工干部獎勵機制等途徑來促使政工干部主動學習新知識技能與創新思政形式,實現了政工干部的自我成長與發展[1]。
例如,國企施工企業組織政工干部參加個人素養與企業發展的主題講座,利用現實生活案例來分析個人職業素養、思政工作效率及企業運營管理目標之間的辯證關系,讓政工干部認識到個人發展與企業運營成績的緊密關聯,鼓勵政工干部通過自學、參與政工干部培訓等途徑來提高其對實現思政工作目標的促進作用,進而對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企業的健康平穩發展則是實現政工干部職業發展目標與人生夢想的基礎,從而提高了政工干部自我學習成長的積極主動性。
(二)加強政工隊伍建設
根據國企施工生產規模、思政工作現狀及企業發展總目標等來制定本年度政工干部培訓方案與培養目標形成常態化工作。通過案例分析、編制培訓視頻、實踐拓展等方式來提高政工干部培訓形式的靈活新穎性。邀請其它地區同類型企業政工專家到企業傳授其多年思政工作經驗或心得體會,提高思政教育與建筑行業知識在培訓知識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適時的講解現階段建筑行業就業形勢與發展趨勢,實現政工干部思政素質與建筑知識水平的共同提升。
例如,組織關于施工人員頻繁跳槽的主題調研活動,分別找出之前一年、三年、五年內施工人員離職的主要原因,并在結合其薪酬待遇曲線變化圖來分析,讓政工干部認識到當前施工人員工作訴求的變化,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思政工作與員工現狀吻合性的同時,也提高了思政工作有效性與發展性。
(三)優化政工干部結構
從年齡大小、男女比例、專業技能等層面來提高政工干部隊伍整體實力,根據國企施工企業規模大小及員工數量等來調整政工干部隊伍數量,通過招聘新員工、內部員工競聘上崗等方式來提高政工干部隊伍的流動性與年輕化。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后備政工干部的選拔任用及考核標準,盡量選拔那些思想政治相關專業畢業且掌握工程建筑基本知識技能的高校大學生,既要懂政治、會管理,也要了解施工企業運營發展特點,更要具有較強的責任感與上進心[2]。
例如,國有施工企業每年度在單位內組織一次員工競聘上崗活動,對于申請思政工作崗位的員工進行理論、面試與實踐相結合的考試,通過各階段測試從而了解該員工在思政素養與活動組織策劃能力,這在彌補以往政工干部人員數量有限與活力不足難題的同時,也提高了政工干部隊伍整體工作能力。
(四)提高思政工作的特色性
國企施工企業應在分析往年思政工作成績及政工干部職業特長的基礎上來合理劃分政工干部的工作職責范圍,結合政工干部人員配置來調整其負責內容及工作量,為其提供發揮自己特長才能的平臺,發現并調和施工人員之間的矛盾,組織開展更多符合施工技術人員性格愛好及心理訴求的思政活動,從而提高了政工干部工作效率[3]。
例如,政工干部在企業內部系統內公布自己的手機號、微信及電子郵箱等,鼓勵施工技術人員將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難告知自己,通過雙方深入溝通及共同努力來解決困難,在強化員工企業歸屬感的同時,也讓政工干部獲得工作成就感。
結論:
正視傳統國企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建設模式的弊端,充分認識到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對實現其長遠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意義,通過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培訓力度、調整政工干部人員配置及劃分工作范圍等途徑來提高其建設水平,為擴大其對企業發展的助推作用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升輝.現階段路橋施工企業政工干部隊伍素質建設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5):177,181.
[2]張緒平.加強企業政工隊伍建設的思考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35):298-298.
[3]李雅軒.當前企業政工隊伍建設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