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虹
摘要:現階段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農產品電商已經成為新的發展模式,不僅對傳統農產品消費方式進行了改變,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農產品的有效流通,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產品電商發展,對實施西部區域鄉村振興戰略產生了現實性意義。文章主要圍繞著重慶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有效解決重慶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的措施與對策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與探討,旨在促進重慶市鄉村振興戰略得到有效實施,從而推動農產品電商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電商平臺;重慶三峽庫區;農產品;發展現狀;解決對策
作為全國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需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與重視,尤其是在國家出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政策,并且國務院“一號文件”也將農村電商首次作為單獨條目列出,之后才涌現了大批代表性的創新電子商務平臺,使得我國農村電商得到進一步發展[1]。對于農村電子商務而言,農產品電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提升,實現農民收入的增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了有利經濟基礎與重要物質保障。
一、重慶三峽庫區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缺乏較強的產業配套基礎
因為農產品電商產業涉及面廣,主要包含了農產品的品生產、集貨、分揀、包裝、倉儲、配送、營銷、售后等多個環節,所以需要土地、設備、資金、技術以及人才等要素的保障,簡單而言,農產品電商需要各環節協同共進以及各主體有序參與形成良好生態環境才能得到持續性的發展[2]。重慶三峽庫區因為地處大山區,因此農產品具有典型的山地農業的落后、封閉、零碎以及分散等特征,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貨物運輸以及資源集中等環節的難度,網上銷售過程中物流成為關鍵問題。重慶雖然進行多個物流基地的修建,實現了大物流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但卻沒有做好連接鄉村“最后一公里”的措施。
(二)網銷規模小且平臺資源未能充分利用
電商平臺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銷售渠道的擴展,但是在平臺的使用推廣上還存在很多現實性問題。除了知名平臺之外缺乏本地特色農業產業鏈對接,不僅未能深入了解重慶“小特優先”產品,同時在產品的銷售上存在規模較小的問題,具有穩定傳統銷售渠道。現階段很多有生勞動力放棄了務農選擇外出打工,在這種現實情況下網上銷售能夠進行資源的有效整合,但是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均需要一定的人才,所以在電商平臺推廣中需要認識到必須配備有效人才,基于此,才能切實促進網銷水平的提升、網銷環節的打通[3]。除此之外,當前電商平臺主要將農產品買賣作為關注點,未能體現出數據平臺的優勢,有效電商平臺能夠發展為綜合的服務平臺,包含旅游一站式服務、金融服務等,有效帶動當地農家樂、名優特產品以及特色旅游等。
二、有效解決重慶三峽庫區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的措施與對策
(一)電商平臺的拓寬
農產品電商想要得到發展必須要依托平臺,當前我國農產品電商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在其功能拓寬的同時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與售后服務體系。與知名平臺進行合作,開通線上農產品特色館,并對本土電商企業進行大力培育,通過發展本地平臺及正度支持引導,提供專業培訓、產品研發、營運代理、政策咨詢、信息對接、品牌包裝、物流配送、大數據分析以及推廣策劃等以顯示服務[4]。在服務平臺上可以開通存在質量問題按照先行賠付原則“零理由”賠償,最大程度上減少消費者風險,促進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增強消費者購物體驗感,實現服務體系的有效完善。同時平臺需要進行企業優勢資源的整合,進行信息服務體系的建立,從而構建完善的電商服務產業生態鏈,推動區縣、鄉鎮以及村三級服務體系的完善。
(二)城鄉物流體系的建立
在農產品電商發展中物流體系是其中一個關鍵性因素,進行城鄉物流體系的構建,是實現農產品電商物流網絡中農產品上行、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解決“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程”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因此企業要參與、政府要主導,促進區、鎮及村三級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的加快建立,建設村級電商示范點以及鄉鎮電商服務站,實現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的不斷完善,依托村便民服務中心,聯合各區實施的便民超市進村、金融服務進村以及電子商務進村實現融合發展[5]。此外,地方政府需要加速建設區域電商產業園,進行農產品加工中心的打造,切實解決好區域農產品的加工、分揀、儲運、包裝以及冷藏等工作。同時還要進行區域物流分撥中心的打造,搭建縣域以及鎮域物流配送分撥中心,進行物流快遞企業及地方政府部門資源的整合,構建智能物流配送平臺,實現物流配送各環節的有效控制、全程管理以及實時跟蹤。
結語:
綜上所述,重慶三峽庫區作為以山區與丘陵為主的地區,所以特色農產品豐富及生物多樣性豐富,但是因為受到了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以及區位條件等多因素的限制,農產品很難實現“走出去”,大市場與小農戶之間對接方式十分有限。但是現階段農產品電商的不斷發展,作為農產品新型流通方式,是實現重慶農民增收、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切實解決好農產品電商平臺中存在的現實性問題,是推動重慶農產品發展以及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全程保姆式托管讓農民當“甩手掌柜”——記重慶梁平區新農人農產品股份合作社[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9(11):29-30.
[2]張祎.國內農產品物流市場設計方向探討——重慶雙福國際農貿城設計心得[J].建筑設計管理,2019,36(08):82-86.
[3]孫鳳青,宋琦,景娟,石曉紅,廖冰潔,卜新宇.重慶農產品及農資價格周報2019年第十五期(總第537期,2019-04-08—2019-04-14)[J].南方農業,2019,13(11):194-196.
[4].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檢測技術研究所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重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01):102.
[5]陳真.渝東南地區農產品電商發展的路徑選擇——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J].鄉村科技,2018(2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