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芳
摘 要:音樂欣賞能力是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學習能力,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文章主要圍繞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策略展開研究,在介紹音樂學習對學生積極作用以及音樂欣賞能力對學生健康成長作用基礎上,詳細介紹了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做好引導;增加其他學習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以流行音樂做紐帶,逐步深入等幾種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年級教學;欣賞能力
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具有鮮明的不同點,從內容上看更加多姿多彩,從授課方式看更加靈活多變,從學生學習狀態(tài)看更加活潑生動,在知識性學習之外更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高年級階段,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對學生音樂內涵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透過音樂學習的表面深入到音樂作品內部,更為深入的賞析音樂,增加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收獲。
一、音樂教學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簡析
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學習到具體的音樂知識,包括歌曲演唱及樂器演奏,還能夠使學生的藝術思維得到增長,有利于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發(fā)展。很多小學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會由于學生年齡原因,采取教師示范演唱學生跟唱的授課模式,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接受到的音樂教學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學習,影響了學生從中接受各種積極影響的效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課本當中的歌曲進行演唱,促使學生演唱歌曲能力的不斷進步,需要帶領學生對課文當中出現(xiàn)的演奏樂器進行辨別與學習,使學生掌握不同樂器的知識。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各種樂曲進行聆聽與賞析,提高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旋律感等方面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對歌曲產生的背景知識進行探究,感受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增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二、音樂欣賞能力對學生健康成長重要性
音樂教學能夠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與技能都產生不同積極作用,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欣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就相當于做到了重視學生內在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不斷提高,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掌握音樂作品傳遞出來的情感,促進學生審美水平的不斷進步。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逐漸增長,產生了更多地藝術需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與學生的成長需要相符合,能夠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發(fā)揮精神層面作用,不僅能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審美能力不斷進步,還可以使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更多共鳴,這都有利于學生健康心態(tài)的成長,使學生擁有更加完整積極的精神世界,為學生的成長行為提供更加積極有益的指導。
三、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方法
音樂欣賞能力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小學音樂教師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顯得更加重要,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吸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順利進行后續(xù)音樂欣賞教學。反之,教師采取無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音樂作品欣賞教學,不僅不能夠使學生得到音樂作品欣賞能力的提高,還會對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小學音樂教師在高年級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幾種方法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達到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做好引導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音樂教師,側重音樂教師對學生的全方位指導,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較少,這種教學方法知道下的音樂課堂缺乏一定活力,學生被教師的講解指導,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不夠,不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水平進步。小學音樂教師在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體驗進行關注,更加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收獲與感受,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學點進行切入或是深入講解,形成對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引導,以學生的主動性為指導,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到音樂作品內部,增加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了解,為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提供助力。
例如,在“梨園英秀 誰說女子不如男”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其中的唱詞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興趣,與其他學生小聲討論,教師觀察到學生這種積極的課堂表現(xiàn),于是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指導學生對這首作品進行賞析。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負責對該首作品的不同部分進行賞析,賞析結束后選擇代表向其他學生及教師匯報賞析結果,其他小組作為評委進行打分,營造了一種競爭氛圍。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反饋非常積極,對其中的唱詞、節(jié)奏及演唱分別進行欣賞,學生的學習體驗較好。
(二)增加其他學習元素,創(chuàng)新教學
音樂教學是藝術性的教學,擁有較強的包容性,音樂作品也經常是創(chuàng)作人被其他事物吸引產生創(chuàng)作沖動而出現(xiàn)的產物。因此,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有更多的不同學習元素,從而建設更加豐富的音樂教學課堂,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課堂學習的豐富性,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其他元素的增加中受到更多刺激,開拓學習思路,增加對所學音樂作品的思考,更好的認識音樂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完善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音樂教學課堂中其他學習元素的增加能夠使學生認識到音樂作品更多的可能性,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達到對音樂作品的深入賞析。
例如,在“劃船歌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使學生感受到歌曲當中的柔情以及對外婆的深厚感情,開展配樂詩朗誦的教學活動——教師為學生播放“外婆的澎湖灣”作為背景音樂,學生講述自己與外婆之間的相處事件,運用音樂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使學生更好的感受到了歌曲內在蘊含的情感力量。很多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心情激動,還有的學生甚至流下淚水,這都是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的表現(xiàn),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比單純演唱歌曲更為深刻。
(三)以流行音樂做紐帶,逐步深入
小學高年級學生掌握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知識已經有一定基礎,但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要求并不是很多,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即使在音樂教學這樣形式生動的課堂中也不例外。小學音樂教師在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過程中,也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吸引,引導學生對所學作品產生進一步探究的主動欲望。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牧餍幸魳犯枨鳛榻虒W的“藥引子”,形成對學生的正確引導。
例如,在“草原贊歌”與“草原小姐妹”對比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其中的少數(shù)民族風情理解不太到位,還有的學生將音樂作品的風格理解出現(xiàn)偏差。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播放阿云嘎演唱“駿馬歸來”的相關視頻,利用特點鮮明的草原風格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動感十足的音樂氛圍中增加對蒙古風情音樂作品的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發(fā)現(xiàn)蒙古風情音樂作品中的獨有特點,并結合具體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對不同的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有了前期鋪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欣賞結果基本上達到了預期教學目標。
四、結語
音樂欣賞能力是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學生在欣賞能力的幫助下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不同方面的賞析,從中有所收獲,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質。小學音樂高年級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感受,積極引導學生;需要增加不同教學元素,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學;需要以其他音樂作品做“引”,引導學生深入賞析,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海霞.奏好小學高年級音樂欣賞課的“四步曲”[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9):39-41.
[2]梁碧云.優(yōu)化小學高年級音樂欣賞之教學策略[J].北方音樂,2017,37(05):199.
[3]張鋮.關于小學高年級音樂欣賞教學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