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群
摘 要:初中地理是初中生了解中國地理特征和形態的重要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質量,促進地理教學的穩步發展。初中地理教材內容往往簡單,適合學生學習,但許多教師仍缺乏教學方法和教學時間的利用。因此,它削弱了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無法構建一個高效的地理課堂。
關鍵詞: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提升研究
引言
目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地理教師,應立足于地理課程的開發,在綜合考慮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一、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現狀分析
(一)地理教學觀念落后
教育要及時更新,不能被時代淘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才能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融入教學實踐。但是,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沒有考慮農村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及時引入新的教學觀念,導致學生對地理的認識還處于固化階段。同時,農村中學地理教師年齡太大,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和技術,只愿意跟風,不利于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的發展。
(二)中學地理教師師資力量缺乏
大多數農村中學位于偏遠山區。許多年輕教師不愿在農村教書。同時,由于學校設置的局限性,許多農村中學師資缺乏。即使是地理教師,也是由其他教師擔任,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同時,教師老齡化現象更加嚴重,許多教師不愿意學習新技術,保守心理更加嚴重。
二、提升農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制定激勵措施,引發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由于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因為課堂的教學時間,需要完成的是教學目標規定的教學任務和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留給實踐教學的時間就非常少。學校和教師可以聽過其他的方式來進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發展。不過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需要制定合理的獎賞措施,教師應當及時的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學生也可以用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地理課程的學習當中去,教師對學生實踐成果的鼓勵和肯定,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實踐熱情和動手興趣,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同時還會覺得自己的成果是被人期待、被人喜歡的,是富有價值的,學生也會更加愿意去進行地理學習。
(二)利用生活化教學構建高效課堂
若是教師能夠將初中地理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那么無疑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能力,保障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而在生活化教學中,強調的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經驗,意味著這一教學方式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可將生活化教學法運用到高效生本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如在比例尺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掌握好比例尺的知識及其使用方法,為學生認識地理地圖而夯實基礎。此時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讓學生借用周圍的真實環境來進行自主思考,然后畫出相關的比例圖。如有的地理教師讓學生根據周圍的建筑物畫出比例圖,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小組形式來展開合作探究學習,做好建模、繪畫以及制作等方面的任務分配,彼此合作,共同朝著相同的學習目標前進,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空間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有利于構建一個真正高效的生本課堂。
(三)開展趣味化課堂教學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部分初中地理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開展趣味化課堂教學,通過趣味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以及思維方式,以此保證學生能夠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掌握這部分地理知識。比如,在教學《中國的氣候》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季風氣候對我國工農業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學生無法有效的理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無法真彩的開展。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播放關于我國工農業發展過程中,季風氣候所造成的影響之類的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的感受到季風氣候與我國工農業之間的關系。
(四)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何謂鄉土地理,簡單地說,就是學生熟知的、自己生活中的地理環境,這類地理知識學生由于能夠充分接觸,在講授時,容易掌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利用學生這一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將課堂教學帶到野外,帶到大自然,帶到有代表性的課外環境中,引導學生認識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演示構造等,明確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成因,對黃土高原的現狀和保護措施有一個簡單的了解,讓學生通過觀看支離破碎的黃土環境,激發他們保護環境、愛護自然的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五)培養學習意識
在這個階段,大多數地理老師在課堂上仍然使用舊的集“教師教學生學”,課堂教學沒有新思路,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歸根結底,這是因為學生不能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學習動機,沒有掌握學習地理和探索地理的意識。初中生由于年齡小還沒有形成學習習慣發展不健全。地理課上學生很難保持一致我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偏離,即使我們死記硬背知識點,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仍然不能應用它們,也不能解決它們,結果他們成功了作為地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他不會靈活,也不會知道如何應對。三個。因此,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的學習,也引導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管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程度應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的意識和動機。我們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使他們主動參與地理教學活動。
結束語
地理課程教學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均衡教育。在地理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傳授學生系統的地理知識,又要聯系農村學生豐富而具體的生活經驗。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培養核心地理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克龍.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提升研究[J].名師在線,2017.
[2]馮云中.初探農村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6.
[3]陽定洪.農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探究[J].地理教育,2017(S1):88-89.
[4]彭元奎.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地理教育,2017(S1):90-91.
[5]楊智慧.農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3):99.
[6]安維.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剖析及對策探微[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07):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