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芬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初中數學課程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這種做法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卻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更無從談起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鑒于此,本文就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作以分析探討,目的在于進一步激活課堂教學活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性;問題;合作;實踐
在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今天,傳統的被動式教學模式已然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發展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想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盡早從“教教材”的誤區中走出來,并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數學的學科特點,對課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優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一、以生活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數學意識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也是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就要對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科的契合點進行充分挖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便在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還能使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
在教授新課“平方差公式”之初,我對學生說道:“從前,有一個地主將一塊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土地租給了一個農夫種植。一天,地主對農夫說:‘我將你這塊土地一邊減少5米,另一邊增加5米。你看如何?農夫稍作思索,覺得自己也沒有吃虧,便答應了。等農夫回到家中把這事和妻子一說,妻子馬上就說他吃虧了。農夫仔細想了想后,發現自己確實是上了地主的當。同學們,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話音剛落,學生便紛紛拿出筆在紙上演算著。如此,通過在導入環節以生活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不僅激活了課堂教學活力,而且還引發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使學生逐漸形成了數學意識,這便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基礎。
二、以探究為手段,開展合作學習,發展數學思維
在應試教育理念統治下的初中數學課堂中,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數學知識與應試技巧,教師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不僅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而且更無從談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鑒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將課堂的主動權還于學生,并借助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來引導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條件”時,為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ABC和△A′B′C′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六個條件:AB=A′B′,BC=B′C′,AC=A′C′,∠A=∠A′,∠B=∠B′,∠C=∠C′,并向學生問道:“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如果三角形的對應邊和對應角都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那么,要想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同時具備這六個條件呢?如果只滿足上述條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呢?”接下來,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動手操作來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條件進行合作探究。這樣,不僅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了教與學的相互促進。
三、以應用為目的,引導運用實踐,實現學以致用
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既要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更要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使之成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基于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除了要在課堂上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之外,還應著眼于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即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來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實踐,以充分彰顯數學學習的價值與意義。
在教學完“直方圖”這部分內容后,我對學生說道:“為了參加全校各年級之間的廣播操比賽,我們班準備選出20名身高差不多的同學參賽。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對全班同學的身高進行調查統計,并借助適當的方式將得到的數據呈現出來。”與此同時,我還提出了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探究:1.選擇身高在哪個范圍的學生參加比賽?2.已知全班學生的身高數據,為使選取的參賽選手身高比較整齊,你知道怎樣做才能知道身高的分布情況嗎?即在哪一身高范圍內的學生比較多?在哪一身高范圍內的學生比較少?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實踐,既深化了學生的理解認識,又實現了學以致用。
總之,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要積極適應教改要求,并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迎合素質教育教學需要與學生學習和能力發展需要的教學策略,以優化數學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梁秀紅.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9):71.
[2]徐秀梅.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71.
[3]寧善宏.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