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恒
摘 要:在語文的學習中,積累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學習與積累方法才是語文教育需要關注的重點,學生只有不斷積累相關素材,才能進一步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進而更好的加深對于語文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光要注重對于教材的講解,同時還要加強對于課外知識的補充,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閱讀與積累中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以此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與掌握。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內外閱讀;學科素養;創新課堂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教育領域也呈現出許多變化,根據語文新課程改革內容顯示,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加強課外閱讀,不斷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強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以小學六年級為例,學生在這個階段的閱讀量要多于100萬字,數量之多就可以看出在這個階段對于閱讀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促進課內與課外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既要做到符合學生們現階段的學習目標,同時也要具備書籍的廣泛性與全面性,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實施與選擇,讓不同階段的學生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的能力與水平。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
(一)制定閱讀計劃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娕d趣是關鍵,與此同時制定一個良好的閱讀計劃也是閱讀的重中之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與目標,通過自我探索與實踐找到合適自己的目標或計劃。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以自身的閱讀興趣做為依托,將閱讀變成一種愛好與習慣,以此更好的發揮閱讀的魅力,讓閱讀充實自身的生活與學習,從而更好的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
(二)通過課堂授課激活興趣
在小學階段中,由于學生年齡尚小,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對于自我的理解與把握還不夠,所以在制定計劃的時候往往出現偏差或錯誤,導致事倍功半。由此可見,在這個階段就更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引導與講解,讓學生可以加強對于這方面的理解,更好的對于課外讀物進行選擇。教師可以將課內的內容與課外拓展相連接,通過對于課內相關故事的講授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并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種類進行對于課外讀物的相關推薦,進而有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與認真程度的加深。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教師在講解《猴王出世》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找出對于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同學,并向他們推薦《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一些經典片段,讓他們進行延伸與拓展閱讀,從而激發出他們對于古典名著閱讀的興趣,另外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自身不同的想法與意見,相互碰撞與融合,進一步加強了對于名著的理解。這樣就會使這些課外讀物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渴望與興趣。
(三)舉辦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增強閱讀興趣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因而教師也要抓住這一特點,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同時也要增設一些有關于課外閱讀的一些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釋放天性,提升自我,進而不斷增強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舉辦一些適合學生現階段的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舉辦一場課外圖書拍賣會,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將自己的圖書展現在同學的面前,通過講解與溝通,讓其他同學對于這本書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并且通過交易與買賣讓學生掌握與人溝通的能力與方法,更好的進行表達與闡述。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暢游在圖書的海洋中,讓學生愛上閱讀,以此增強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語文教材后面的選讀課文,讓學生自行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閱讀,并以分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時刻保持對于閱讀的興趣與動力。
二、利用課外閱讀補充課內的空缺
課外閱讀的拓展往往能使課程變得更加飽滿,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滲透,以此來豐富整個課程的內容,通過一篇文章教師可以拓展有關于作者的背景、相關歷史資料、寫作時的心情等等,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給出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不斷實踐,不斷豐富自身的能力與水平,進而完成教學的既定目標。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自身的見解,同時還能開闊眼界加強自身的學習。
三、在閱讀方式上給予指導
在閱讀的過程中,閱讀方法尤為重要,良好的閱讀方法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加強對于閱讀方法的講授,鍛煉學生運用方法的能力與水平,讓學生靈活運用,更好的貼合閱讀本身。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同學來說,要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以興趣為基礎,不斷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同時還要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相互補充,不斷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讓教學與閱讀同步發展,互相促進,最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打開語文的大門,感受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晨.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6.
[2]史小娟.銜接課堂內外,提高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60.
[3]于雅婕.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練習設計與實施的行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7.